本篇文章1504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终于亮出了反倾销之剑,在欧日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中募集。
昨天( 5月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相关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存在阻尼。 从2009年5月9日开始,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相同产品时,必须根据本初裁决定中明确的各企业的倾销幅度向我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中国与欧盟等西方国家围绕钢管的贸易纠纷已经有两年多了,此前欧盟与中国钢管产品进行了多次反倾销调查,并做出了肯定的判决。 商务部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中国公司的国内市场份额,促进产业升级,防止公司在销售端“两头被挤垮”。
证据充分的初级法院
年7月15日,江苏武进不锈钢管厂和常熟华新特殊钢有限企业代表国内相关产业,正式提出了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相关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商务部于同年9月8日正式立项。
商务部初步审查结果显示,受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为每吨12.51万元,2009年为10.73万元,年为8.67万元,从2008年开始年均下降16.74%。
第一申诉公司江苏武进不锈钢管厂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如果国内公司不能生产同类产品,欧盟和日本钢管的价格将提高,如果国内能够生产同类产品,欧盟和日本钢管将大幅降价。 “我们当时为开发这样的产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欧盟和日本的产品降价幅度是我们不太能接受的。 公司以这个价格销售的话会出现赤字。 ”
欧盟和日本公司的倾销行为降低了国内相关产业的业绩。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8年至2008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保持在30%以下的低水平,期末库存呈逐年上升趋势,产品国内售价年均31.05%,销售收入年均15.5%,税前利润年均下降67.47%。 商务部表示,由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营状况明显恶化,相关产能扩大投资项目因此被搁置。
钢管贸易的逆袭
商务部这次的初裁结果也可以看作是我国钢管贸易纠纷的犯规。 2009年以来,中国无缝钢管公司开始频繁遭遇来自欧盟、印度、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欧盟是最早的始作俑者之一。
中方多次提出申诉,但根据欧盟2009年10月6日的判决结果,最终对中国送欧无缝钢管征收17.7%至39.2%的反倾销税,征收期长达5年。 此后,作为无缝钢管另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又作出了初裁决定,拟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征收11.06%至12.97%的反倾销关税和32.39%至98.37%的反倾销关税。
去年年底,欧洲委员会还宣布,将对中国的欧洲不锈钢无缝钢管征收48.3%~71.9%的最终反倾销税。
天津梅加钢管贸易公司的老总薛金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这个税率对中国公司来说很高,中国送欧钢管数量大幅减少,钢管型号多,海外对中国产品的诉求量也很大,欧盟从金融危机开始的一系列串行将会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追随。
昨天,加拿大边境服务局还决定对原产或从中国出口的钢管桩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武进不锈钢管厂销售部有关人士解释说,欧盟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主要是中国和欧盟原材料价格不同,以人工等生产价格计算,中国钢管价格各有特点,欧盟对中国高性能不锈钢管的倾销是恶意占领市场的行为。
与其他出口产品不同,钢管是中国的出口龙头,涉案金额达数十亿美元。 商务部多次表示,中国钢管产品对欧洲出口呈现一定的增长态势,主要是市场诉求决定的,不是中国产品倾销的错。
薛金表示,在欧美国家频繁提及“再工业化”口号时,钢管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国各种贸易的刁难,“中国制造”不仅要时刻做好积极应诉的准备,还要保护国内市场份额
标题:“商务部亮剑:初裁欧日不锈钢无缝钢管存倾销行为”
地址:http://www.s-erp.net//sddc/13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