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82字,读完约9分钟

美国时间5月3日,凯雷投资集团上市,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发售3050万股,市值约为67亿美元。 这个市场价格是黑石集团的一半,是kkr集团市场价格的4倍以上。 迄今为止,美国3大私募股权基金上市,私募股权基金一度ipo化,备受业界瞩目。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中国的pe行业本来来自美国,但活跃在中国的pe机构们也必须学习其顶尖的美国同行吗?

几年前,鼎晖投资被告知要上市; 最近,九鼎投资和中科招商即将上市的说法流传得非常广泛,这两家pe机构由于迅速扩大,在同行中毁誉褒贬参半。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九鼎投资咨询多家投行、律所,教授其在香港上市的事宜。 但九鼎投资副总裁刘雪梅坚决否认,表示九鼎投资没有上市计划。

据悉,除了上述行业家喻户晓的机构外,还有几家pe机构即将上市。 中信资本曾试图上市,但后来放弃了。 一家知名的人民币pe企业(因为被采访者要求在此匿名)考虑在a股借壳上市,但后来渐渐不再提及; 某国有背景的pe基金(因为被采访者要求匿名)曾考虑过在香港上市,但没有成功。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记者就美国三大pe机构上市对我国pe领域的影响、国内pe机构上市是否可行、难点在哪里找东方富海董事长陈鼈、谱润投资企业总裁周林林、英国财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舜、方达律师徐沫、多家投行、证券公司投行部人员

私募基金ipo会成为趋势吗?

《21世纪》:美国三大pe基金上市,对pe领域有什么影响? 例如,会带来中国pe基金上市的风潮吗? 还是中国的pe领域开始成熟后,才会有pe基金的ipo?

陈鼈甲:这些基金ipo对这个领域来说是信号,今后中国的pe基金也有可能走ipo的道路。 pe发售表明,公开募集和私募的界限变得有点模糊,公开募集、私募越来越像。

现在中国的基金很难上市。 我认为这个讨论还在提前探讨可能性、方向,我知道国内交易所的研究员正在以私募基金的上市问题为课题进行理论上的讨论。

个人认为,pe领域的成熟度还在其次。 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也可能无法容纳pe基金。 另外,和pe机构的管理资金规模也没有太大关系。 重点是你要开公司。 你盈利三年,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水平。 像布莱克斯通这样优秀的gp,上市后的收益率成绩不比其他上市公司差。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目前上市的美国基金还是持有管理企业上市。 这样上市,法律上的障碍很小。 因为本身是经营性的公司,收入是管理费和嘉莉。 另一种可能性是直接拿着基金去上市,正在讨论中。 后者是私募基金的公募化,这将产生一点正面的影响,影响今后资金的募集和管理方法,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集中于私募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周林林:目前对中国的pe领域影响不大。 美国有成千上万的民间资金,没有几家上市。 国内的pe机构大多离上市很远。 我认为这个基金上市需要足够的时间,但它的业绩很好。需要一定的规模,管理资金至少要达到100亿元。

中国有pe基金,可以做ipo,不能证明这个领域一定很成熟,但是对于这个pe基金本身,只有从资本市场筹集到的钱,超过了投资收益的切割部分,动力才会上市。 否则,就没有道理要上市把一块钱分给别人。 目前上市的通常是基金托管企业,托管企业没有太多资本诉求,pe基金市盈率不高是由pe基金分散投资、托管企业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决定的。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所以,ipo募集的钱比其收益分割的部分要多,光说那个时候上市收益更大,上市是合理的行为。

pe机构在香港上市:前提是外资体系结构

《21世纪》:据说一些pe机构正在考虑在香港上市。 那么,接受这样的业务吗?

王舜:曾经有国内的pe机构和我们接触,考虑作为H股在香港上市。 我想可能有不明确性,没接。 据了解,目前国内pe机构正在准备上市,数量不多。 “上市准备”是指投票站和法律事务所已经选定。

《21世纪》:为什么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有不明确性? 可以以其他形式发售吗?

王舜:首先,pe机构的基金管理企业上市。 如果注册地是香港认可的国家和地区,则符合基本的上市要求。

如果这家基金管理企业是在内地注册的,那么审批手续又多又有点复杂的这些上市,就和内地其他领域的公司上市一样。 目前,以中国为背景的企业在香港上市有h股和红色采购两种方法。

中国pe机构怎么做ipo?

所谓h股,上市主体的注册地在内陆,适用中国企业法,h股企业在香港上市需要另外经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的批准。 在像电子基金这样的新领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目前没有批准任何海外上市。 因为这有政策和时间表的不明确性。 另外,h股企业在中国股东持有的内资股份目前只能协商转让,不能在香港二级市场兑现。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红色市场是在海外注册。 红色采购又分为两种。 一个是国资,另一个是民营公司,我们一般称为红色采购和红色采购。 红火的资金筹措涉及外资出境,必须经商务部同意,并经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小红的采购现在不需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审查。 和其他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一样,要采取一点步骤建立海外小红采购结构,首先不要违反商务部10号文的规定,具有灵活性和日程可控性。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资金管理企业在海外注册时,上市操作方便灵活。

《21世纪》:内资pe机构采用红筹方法在香港上市,可行性如何?

徐沫:首先,我个人对pe机构在香港上市持保守态度,无论香港市场是否接受纯财务投资企业上市,红色采购架构本身的设计都存在很大疑问。 外资投资公司的存在方式目前只有外商投资性企业、外商创投企业和外资人民币基金,也存在现有红色采购结构的一般方法( vie结构、利用现有外商投资公司再投资等)无法简单运用上述三种存在形式、资本金结汇不能用于股权投资等实践障碍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其次,关于后一个问题,在人民币基金gp为外资且不符合当地qflp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如上海金融办公室下达规定外资gp5%以下可以保存内资成分的认定),根据发改委最新文件,即使向本土lp募集人民币, 那么,必须遵守《产业指导目录》中的外资准入限制以及改革委关于外商投资项目的批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该基金投资的产业和领域范围。 当然,此次发改委单独出具的“外资身份”认定文件,可能并不代表包括商务部、工商局在内的其他政府部门的意见。 各大基金也就此通过多个渠道表达了信息。 因为这篇文章的具体实施力度仍然备受瞩目。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21世纪》:从投行的角度来看,国内pe机构赴港上市有可能吗?

一位香港投行高管:国内的pe机构在找我们。 我想用h股在香港上市。 h股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因为这个领域比较新,所以我觉得很难得到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在不使用证监会审,直接用红色采购的结构上还有可能性。 外资机构去香港的话,没有什么阻碍。 大致看过,pe机构应该满足联交所的上市要求,所以要看投资者是否愿意付款。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个人认为,pe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香港投资者未必喜欢。

pe机构可以在a股上市吗?

《21世纪》: pe机构的基金管理企业,有可能在a股上市吗? 如果不能ipo,有可能借壳上市吗?

某知名证券公司推荐代表:没有法律限制,但目前这种状态下很难上市。 最大的问题是利益不稳定。 像pe机构一样,今年可能有几个投资项目ipo。 高收益。 如果明年不退出,其利润就不干净。 如果坐主板利润下降50%,推荐机构会拒绝。 最好坐创业板。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推荐机构不负责。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如果借壳上市,就要看重组委员会掌握的尺度。 但是关键还是要看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最近,据说出借审查越来越严格,以ipo标准为参考。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一定比以前的要求高。

一家上海证券公司的保荐代表人表示,ipo和借壳上市是否可行,首先要看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否能接受这家公司的上市。 在我的感觉中,这个领域不够成熟,现在的pe基金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能有很大的风险。 还有大部分的pe都有过分依赖人,特别是几个伙伴的问题。 这些人退休后,这个pe就什么都没有了。 其他领域的公司也依赖高管,但不如pe领域那样依赖。

“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从目前情况看,pe机构要上市,恐怕不能使用ipo,也不能租用外壳。 一个pe成熟,有完善的内部评价体系,不那么依赖合作伙伴个体,品牌曝光度也上升了。 那个时候领域也很成熟,所以也许有可能。

《21世纪》: pe基金可以比照信托企业来看吗? 信托企业有上市的。

某知名证券公司推荐代表:不是。 信托产品有管理费,管理费大。 如果pe企业的管理费足够大以超过收入的50%,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pe基金之所以主要依靠卡莉作为收益,相当于生产存在不确定性。

一家上海证券公司的推荐代表人:信托是牌照业务,竞争不如pe基金激烈。 而且信托是中介服务,风险被转嫁给了信托持有人。 另外,提供债权投资,风险比pe基金低很多。 后者竞争激烈,进行股票投资,所以风险相当高。 所以,pe基金不是简单的模拟信托企业。

标题:“私募股权基金IPO化引中国业内关注”

地址:http://www.s-erp.net//sddc/1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