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6字,读完约4分钟

种植青海绿色三江源全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5月末西宁北山,树木茂密,满目青翠。 海棠花开的时候,微风吹来,散发出芬芳的香气。 在林间树下铺开毯子,李双奎哼着青海的花,偶尔喝几口茯苓茶,心中美,脸上笑。

这样的景象终于指日可待了。 今年73岁的李双奎告诉记者,过去青海西宁市的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下雨泥水滴,在光秃秃的山上种树,是许多古老西宁一生的愿望。

但是,在气候多变、干燥寒冷的西藏高原,种活树并不容易。 从1951年开始,青海省尝试在西宁的南北两山植树造林,但由于技术资金不足,树木成活率较低。 1978年,青海部分地区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不少专家赴当地突破技术难关,但迟迟未能实现科学造林。

“青海省植绿三江源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树木一直难以生存,但老百姓对绿色的呼吁是否有所增加? 当时,当地政府收到许多群众来信,反复提到绿化和植树造林等词语。

转换发生在1989年。 那年3月,青海省决定成立南北山绿化指挥部,100多个单位开始包点植树,许多技术人员在苗圃旁常住,发誓要向两山教授新面孔。

20多年间,数十万人相继劳动,终于在西宁南北两山近20万亩的荒山上披上了绿衣。 风沙变小了,山洪变少,湿度变高,气候变好了。 高原的人明白,树最懂恩图报,人不会浪费在那一切的付出上。

高原人民还明白,除了改善人居环境外,这20万亩人工林的意义非同寻常。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保障屏障,最大的价值和潜力在于生态。 种树,种越来越多的树,是当地履行江源职责的最佳途径之一。

“青海省植绿三江源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总结年来的经验,在选育优良树种的基础上,青海着眼于海拔超过3500米、树种分布极高的三江源核心地区。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许多牧民自发来到植树现场学习参观,用随身携带的藏式腰刀挖开树洞,精心栽种苗木。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阿萨姆县,挖掘埋在路边绿化带中的长期放置的树木坑,重新播种了希望的种子。

“青海省植绿三江源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与预期相反,人们种的树苗开始在高地扎根发芽。 多年来,干部职工、驻军官兵、农牧区人民、青年学生齐聚上阵,青海省每年种植绿三江源区超过100万亩,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分布过树木的部分地区完成了造林创举,各地造林成活率均超过70%。

“青海省植绿三江源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玉树市市民宋永才仁近年来不断参加志愿者植树,闲暇时经常在市文化公园周边的绿地散步。 他告诉记者,对长期渴望树木的高原人来说,这些树林是他们的乐园,也是送给下游的礼物。

青海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晓南表示,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三江源地区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暂时加速退化,当地发生的水土流失、水量变化等不利情况大幅增加了中下游水患的发生概率。

近年来,我们选择在三江源地区裸露的黑土滩和植被稀少的地区植树,帮助当地恢复生态。 与草地生态系统相比,这些人造林空之间的分布立体,一年中大部分常绿,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更强,对流域生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说过青海省林业厅的造林到处都是马广金。

“青海省植绿三江源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巨大的生态效应进一步给青海省加压。 年,青海省筹集了大量资金,动员力量,当年全省森林面积首次突破400万亩,是历年平均规模的2.5倍。 从今年开始青海将继续保持这一造林规模,到2009年全省森林面积将达到8072万亩,森林覆盖率将超过7.5%。

“青海省植绿三江源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预期最终将全省森林砍伐率提高到15%。 为了达到这个数字,我们必须在青海所有树木都能生长的地方种植树苗。 马广金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省的相关专家攻克了包括引进灌木在内的很多技术。 在不远的未来,三江源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区和其他环境恶劣的地区也会看到树木。

原标题:种植青海绿色三江源全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屏障

标题:“青海省植绿三江源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地址:http://www.s-erp.net//sddc/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