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7字,读完约2分钟

南水北调中线对北方30条河流生态补水效果明显

原国务院南水北调项目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原南水北调办公室) 2日召开了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补水效果信息通风会。 会议指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日前首次正式向北方30条河流补给生态系统水分,截至6月30日累计补给8.7亿立方米水。

“南水北调中线向北方30条河流生态补水成效显着”

年3月,经过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南水北调运营的南水北调项目区环境保护责任整合,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成立了生态环境部。

据原南水北调节阀总司长、信息发言人耿六成介绍,上述补水为河南、河北和天津市分别补给4.67亿立方米、3.51亿立方米和0.47亿立方米,工程为白河、清河、澎河、七里河、滹沱河、滹沱河。

作为国家战术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保障京津等华北地区城市供水安全的同时,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在河南省,中心线工程对郑州、南阳、焦作等12个城市进行了生态补水,涉及白河、清河、颍河等18条河道,补水河湖周边地下水位有所恢复。 耿六成表示,河南补水后河水量明显增加。

在河北省,此次生态补水覆盖石家庄、邯郸、保定等7个城市,涉及黄阳河、瀑河等11条河道,将为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1.12亿立方米。 白淀上游干涸36年后的瀑河水库水波起伏。 徐水区新渠水面面积约43万平方米,河道周边浅地下水埋深平均恢复0.96米,不仅改善了白洋淀上游水的生态环境,而且对提高淀区水质和生态环境有更明显的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向北方30条河流生态补水成效显着”

天津市完全利用南水北调的水源,对重要的河湖湿地和缺水地区实施生态补水。 海河生态明显改善,地下水位恢复。 生态系统水分补给较有效地促进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善,中心城区环境水质明显好转,4条河道的监测断面水质由水分补给前的ⅲ-ⅳ类改善为ⅱ-ⅲ类,其他河道水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记者刘辰瑶) ) )。

“南水北调中线向北方30条河流生态补水成效显着”

原标题:从南水北调中线向北方30条河流的生态水分补给效果明显

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向北方30条河流生态补水成效显着”

地址:http://www.shjspa.com/sddc/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