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某股份制银行郑州市黄河路支行副总裁为了完成储蓄考核,组成了从担保企业聘请的客户经理团队,销售虚构的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储蓄,但资金链断裂,无法兑换。

据顾客代表统计,117名以上的顾客共涉及4022万元。 今年4月,一位存款人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了该银行的相关人员,至今仍未进行开庭审判。

吸收“变形虫”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去年5月,临近年终考核,某股份制银行郑州市黄河路支行储蓄任务繁重,该行行长制定了大胆的储蓄计划。

首先,从一家担保企业邀请业务代表到银行,组成新的客户经理团队。 其利益在于这些业务员都很熟练,拥有大量面向投资的客户资源。 在此基础上,创造高收益的财富科技商品,以高利率贷款的形式借款,利差收益部分需要支付高利率来完成储蓄任务。

“郑州某银行副行长自制虚假理财产品 卷走4022万”

银行行长下令招人后,从担保企业挖出来的业务员很快就到,隶属于新成立的资产管理二部。 另外,自制的银行理财产品名称为“联合理财产品”,月收益率从1.8%到4.5%不等。 一做好准备,就正式开始储蓄活动。

资产管理二部的顾客经理们让担保企业把顾客介绍给银行。 陆先生是通过担保企业的朋友介绍知道上述“共同财产技术商品”的。

在银行贵宾室,陆先生被告知,该理财产品用于募集资金“银行集资”、“向有需要的公司融资”,理财周期短,可达1.3%。 。 更吸引人的是,顾客管理者说“共同财产·技术商品”有其股份银行作为担保。

在“零风险、高收益、流动性好”的诱惑下,陆先生决定尝试一下。 在副总裁办公室的桌子上,陆先生将银行卡举在pos机上,结果被转卖49万元,很快就获得了理财合同。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陆先生顺利地领取了利息,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第三个月,该产品突然无法兑换。 于是陆先生去银行咨询了当初的顾客经理和副银行行长。 他告诉陆先生,前客户经理都不是这家银行的员工,副行长也退休了。

“郑州某银行副行长自制虚假理财产品 卷走4022万”

陆先生的心一凉,感觉49万元“去打水”。 回家在网上一查,陆先生发现这家银行的官网上没有所谓的“联合理财商品”。 从资产管理合同出来看,发现实际上是向公司融资的贷款合同,合同中没有银行作为担保,借款公司打了印章也有伪造嫌疑。

“郑州某银行副行长自制虚假理财产品 卷走4022万”

陆先生立即向公安局通报,郑州市公安局侦查队于年1月正式立案侦查此案。 陆先生后来知道,倒霉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根据顾客代表统计的数据,117人共计4022万元卷入了这一事件。

根据调查小组历时半年的调查结果,上述股份制银行郑州市黄河路支行副行长和理财二部客户经理们以当地多家企业名义签署的贷款合同为虚假合同。 之后,副行长因涉嫌诈骗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而被逮捕,相关财产也遭到扣押。

“郑州某银行副行长自制虚假理财产品 卷走4022万”

陆先生随后拿回了15万元。 今年4月,相关存款人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了上述副行长等。 他们在诉讼书中表示,上述股份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应承担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

警惕资产管理的陷阱[/s2/]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称,这些事情不是个案。 “挂羊头卖狗肉”的理财商品纠纷目前正在各地发生。

浙江省乐清市的一位存款人反映,股票银行客户经理涉嫌伪造印章骗取客户资金。 此前备受骚动的泛鑫事件也通过在银行违反“自建”的固定收益理财合同进行销售而吸收了资金。

综合这三个例子,共同点是违反自制财富科技商品,以高收益制造吸引人的诱饵,通过银行的信用来提高产品的信用。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募集的资金投向何处,这些行为都涉嫌违反公共存款非法吸收罪和集资诈骗罪,给客户资金带来较大风险。

“郑州某银行副行长自制虚假理财产品 卷走4022万”

华南地区一位银行理财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警惕陷入上述“陷阱”,最重要的是去银行官网验证客户经理推荐的产品的真实性,以及购买合同和协议中是否有银行的印章

另外,顾客必须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基本的认识。 无论风格多么激进的银行,财富科技商品的年化收益率现在通常都在7%到8%以下。 如果遇到“联合财科技商品”之类月收入4.5%的产品,一眼就应该知道是“山寨”。 无论收益保障多么有吸引力也买不到。 顾客必须对“资产管理的非存款”有清楚的认识,对产品的投入、收益规则有很好的理解。

标题:“郑州某银行副行长自制虚假理财产品 卷走4022万”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