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性的工作。 为了稳定健康地经营经济,防止经济发生较大波动,我们应对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提高认知,不断改善宏观调控。 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的任务后,习又说:“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 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线索,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认真研究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重要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较好地实现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任务。
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很好地抵御了外部冲击。 在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国多次采取不贬值人民币,努力扩大内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对保持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局势,推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意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我国及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迅速实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逆转了经济增长率迅速下降的态势,率先实现了经济增长企业的稳定复苏
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突出问题时,及时采取比较调控措施,实现宏观经济大局稳定。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超过了24%。 面对严峻的局面,我们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另一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抑制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1996年成功“软着陆”,宏观调控成绩举世瞩目。 21世纪初的非典危机后,我国在一些领域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粮食生产与供求关系紧张的问题,通货膨胀压力明显。 我们一方面要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控制信贷和土地两个关口,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激增。 提出了减免农业税、设定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粮食直补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实现了粮食多年增产。 这些调控措施保障了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保障了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的快速上升。
1996年软着陆成功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和宏观调控的经验积累,顺利实现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四大目标。 在经济增长率较高的情况下,年经济增长率波动幅度明显收窄,除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经济增长率比上年下降约4.6个百分点外,年经济增长率波动幅度均未超过2个百分点。 并且,就业形势一直稳定,城镇就业人数稳定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支出价格指数,除2008年和年涨幅稍超过5%外,其余年份均低于5%。 在基本稳定国内价格整体水平的基础上,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并逐步上升,国际收支平衡良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内需拉动作用加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城市化取得新进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具有紧迫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有时会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 政府干预主要包括微观规制、宏观调控、制度建设三个拷贝。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完善阶段,宏观调控更有特殊的必要性。 第一,我国是快速发展中国家,尽快快速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紧迫和繁重。 这一背景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更积极、更积极的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克服市场缺陷,防止经济大波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第二,我国是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一些行业和环节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及时解决。 这一背景决定了我国政府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承担着更加广泛和复杂的作用政府需要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第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根本职能是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保障居民整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一背景决定了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目标有多个,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变化。
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凸显了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紧迫性。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没有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余波,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不仅有复苏的迹象,还面临着基础不稳定、动力不足、速度不均衡的问题。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依然会持续。 主要发达经济区块的结构性问题尚未处理,新兴市场经济区块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格局焕然一新,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增长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为了有效防止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快速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目前,特别是对国内诉求下降、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潜在通货膨胀等问题和挑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这些问题中存在着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深刻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前期实施短期经济刺激措施所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 在这众多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当前要实现更长远的经济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工作经受住了考验,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党代会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站在再三稳定求中进的总基调上,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政策措施,统筹促进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宏观调控事业创造了新的宝贵经验。 基于这些经验,要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经济稳定和健康快速发展是宏观调控的确定目标。 “快速发展是硬道理”,是坚定不移的真理,经济快速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先决条件,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想的基础。 根据科学快速发展观的要求,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内涵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就业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环境制约下快速发展的可持续性。
稳步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质量和效果是检验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标准。 宏观调控并不直接影响经济快速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宏观调控要结合经济快速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不进行结构调整、改革的价格深化,实现稳定增长,并为结构调整和改革促进创造条件
掌握力量是提高宏观调控效果的关键。 在国内外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宏观调控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审查时势,根据形势的多少变化加强前瞻性、对比性和灵活性。 一旦经济行业发生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宏观调控的方向需要立即进行比较性的调整。 不仅要牢牢把握政策的方向和时机,也要牢牢把握调控措施的力量。 虽然很难把握方向和时机,但是更难把握力量。 “在稳定中求前进”是我们在多年的宏观调控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经验。
多次创新思维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根本。 一年来,我们在宏观调控工作中采取创新政策措施,统筹增长稳定、调整结构、促进改革,兼顾当前和长期,实现了经济稳定运行。 基于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潜力和目前的现实情况,科学明确保持了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合理区间。 宏观调控是指维护稳定增长和确保就业的“下限”,牢牢把握通胀防范的“上限”,不仅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还为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
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宏观调控能否发挥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波动、比较有效地抵御外部冲击的积极效果,取决于能否很好地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政府对市场的某种干预政府是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制定主体和实施主体 对这种市场的干预必须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无论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还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是必要的政策措施的调整,都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律工作。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才能在宏观调控中无地位、无空缺,真正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离不开宏观调控。 但是,不能把宏观调控看成是包罗万象的笼子,把一切都归咎于宏观调控,也不能归咎于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要注意“规制依赖症”,防止宏观调控泛化、庸俗化。 还应该确定的是,宏观调控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下稳定经济运行的问题,必须与国家长时间快速发展的战术联系起来,才能一一发挥积极的作用。 宏观调控的生命力在于我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宏观调控只有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环境保证,宏观调控也只有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标题:“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