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哈尔滨10月31日电媒体专电“2008年种了村里三分之二的土地,2009年只种了一半的土地,到了去年大家都换了。 ”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镇繁荣村村主任方成忠告诉记者:“我家54亩地,有两三年没有种大豆了。”
方成忠所在的巴彦县有344万亩耕地,曾是黑龙江省的“大豆之乡”。 在这个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重要产区,从2003年到2006年,巴彦县的大豆种植面积达到了130万亩,而现在只有24万亩,“大豆之乡”也很难见到大豆。
谈到为什么要放弃大豆,当地许多农民认为种大豆比较利润太低。 方成忠种一亩玉米400多元,按亩产1500斤,每斤0.8元计算,一亩能赚800元。 亩产300多元,亩产300斤,按2.2元每斤计算,一亩挣不到300元。 “同样种一亩地,少赚五百元,谁想种! ”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克山县也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大豆种植区,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也大幅减少。 据克山县农业局局长宫长山介绍,克山有302万亩耕地,从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间,大豆维持在240万亩,但大豆因利润较低,目前已降至150万亩。
黑龙江省农业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年全省种植的大豆净利润为1亩256元,玉米净利润495元,粳稻净利润695元,大豆、玉米、粳稻的种植效益比为11.92.7。 由于种植收益明显低于其他玉米和水稻两大粮食作物,大豆农户的种植意愿急剧下降。
2009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6011.7万亩,之后下降到5322万亩、5080万亩、3996万亩,今年进一步萎缩到3105万亩。 这4年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累计下降了近3000万亩,几乎减少了一半。 另外,下降速度有明显加速的趋势。
如果比较效果不佳,剩下的大豆将继续减少。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约占全国的4成,是中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 目前,黑龙江省的大豆主要集中在纬度高的黑河和齐齐哈尔等地。 据说这些地区以前只种植大豆,但近几年高纬度的玉米和水稻种子被开发上市,以前豆区也开始大量种植玉米和水稻。
不仅农民放弃大豆,非转基因大豆研究者和科研经费也在减少。 据介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系统从事大豆的科研人员从“十一五”期间的200多人减少到150人左右,这令人担忧大豆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标题:“中国最大非转基因大豆产区面积锐减一半”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