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政策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迅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执政能力的现代化。 更加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快速发展,爆发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争,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取得快速发展的成果 ”
这一改革总目标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改革图景是怎样的,如何把握“三个性”的改革做法论和“三让”的改革根本目标。 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
记者: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施鸿(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意义在于,使全党全国人民切实认识到,到了明年,要在关键行业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中取得决定性成果,朝着什么样的重点、着力点奋斗,从而齐心协力、齐心合力、共进
我们回顾历史,改革开放35年来,每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党都随着时代提出了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不仅有方向、角度、大体方面,而且总是有确定的奋斗目标。
记者:您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芝鸿(国家统治体系和统治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安排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我们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行业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紧密相关、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国家制度。 国家统治能力是指运用包括改革快速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党的统治军队统治等全方位的国家制度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有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 只有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逐步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功效。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好的制度,都必须依靠人来执行。 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不仅要靠制度,也要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中的高度能力,要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国家统治体系和统治能力的现代化,可以看作是我们党继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这“四个现代化”之后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 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的执政体系和执政能力,正朝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目标不断前进,不断深化着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全会《政策决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化、定型化提高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这绝非偶然。 在全会“决策”中,出现了21次以上的现代化这个关键词。 因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 因此,全会的“决策”不仅面向问题,也面向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记者:“为什么‘三个性’是改革的做法论?
芝鸿(更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习主席在年末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作为改革的重要方式论提出的。 全会《决策》将“三个性”写入总目标,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论和做法论的有机统一。
改革的全面深化涉及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实务,涉及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涉及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是一项多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各行业、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加强,各项改革对其他改革有重要影响,各项改革还需要与其他改革合作。 在涉及如此广泛的改革方面,要集中协调推进相关改革的正能量,就必须进行并推进相关改革。
例如,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涉及土地制度、财税制度、城市治理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多个行业,如果只调控市场交易本身,效果总是有限的。 这只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从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协同面更广、系统性更强,要更加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实现全局与局部的结合、治本与治本的结合、渐进与突破的结合。
记者:“五位一体”具体改革目标实现后,我国社会将呈现出怎样的美好前景?
施纳鸿(到那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和快速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工业化、新闻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将同时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整体规模居世界前列。 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全定型、社会更加充满活力、稳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亲和、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并且,应该充分预想深化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才能实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社会生产力和迅速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同人精神的良性互动。 可以使中国西部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让更多的农民摆脱城市农民工无法实现市民化、无法完全纳入城市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烦恼,摆脱越来越多的农民没有产权、无法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后顾之忧。 打破了使民营公司、微型公司摆脱不能与其他所有制公司平等竞争的不公平感的体制壁垒, 将社会底层青年群体从无法消除身份壁垒的社会阶层固化中解放出来;将中等收入群体从职业生涯和财富增长的不稳定感中解放出来;将独生子女夫妇从无法生两个孩子的政策固化中解放出来;将孩子、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困境中的孩子留给农村 摆脱了对社会关怀服务体系制度和分类保障阳光是否早日照射到他们的质疑各级干部应对各种考核压力,摆脱了单纯为GDP增长论英雄、GDP增长率决定全国排名的纠结。
记者:“三让”改革的根本目的体现了我们党什么样的治国理政思想?
施鸿渐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比拼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快速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这个“三让”中的第一个“两让”,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的重申,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单纯劳动和多而繁杂的劳动在内的所有人民 高度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的财产,高度尊重一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的财产,使“三个让”中的第三个“让”,即“快速发展的成果”越多,越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这表明改革为人民、改革依赖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思想,在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的集体执政讲道理政治实践中是始终如一的。
标题:“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