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同酬≠同福利?
明天,人社部首次发表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意见征集稿)》将公开,直至向社会征求反馈。 《同工同酬》作为《规定》中最大的亮点,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劳务派遣人员看到了“逆袭”的曙光。
但是,最近,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的解释“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再次给很多人的希望蒙上了阴影。
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在待遇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失去福利和社会保障,能说是“同工同酬”吗? 实现同工同酬和福利的阻力在哪里?
释义:讲述、讲述
“我在做同样的工作。
“/ S2/]自己每月1300人,正式员工在5000人以上”
张静所在的湖北某地农商行的前身是信用社。 1996年,21岁的她成为信用社的临时工,担任出纳、会计、网点负责人。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张静一直没能成为正式员工,但和正式员工相比,工资差别并不大。 进入2000年,公司对临时工和正式工实施了统一的工资标准,同一岗位的两类员工在收入上完全一致,张静对临时工的身份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但是,这一切在五年后完全改变了。 2005年,公司提出进行体制改革,张静接到解除劳动合同,变更为劳务派遣,继续留在公司的协议。 和张静一样被派遣的还有20多人打工。 当时,被雾笼罩的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签名。
之后,公司不再允许他们从事核心业务,张静被安排在办公室当办事员,和另一位正式工人一起负责物业管理、机构接待、物品管理等工作。
随之,收入锐减。 工资从原来的月2000多块降到了月500块,后来陆续涨到了600块、850块、现在的1300块,但是做着和自己一样的工作,一起上班下班的正式工作,却拿到了5000多块。
张静给记者记了帐。 “我们的工资是固定的,按照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没有业绩考核,也没有年终奖金。 虽然年收入在1万5千元左右,但正式员工的工资构成是每月2000多元的基本工资加上业绩,一年至少在6万元以上。 ”
在福利方面,张静说:“除了每年200元的取暖费和500元的降温费之外,什么也不能享受。 例如,我们没有正式工人每月报告医疗费。 有一次我要求分管领导报加班费,领导说‘你们没有资格报’。 社会保障方面,公司只支付养老、失业、医疗三种基本保险,没有住房公积金。 另外,由于身份有限,我们劳务派遣工无论做得多好,也没有资格先评价竞争职位。 ”。
7月,借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的契机,张静试图在领导面前提出“同工同酬”。 “我说了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工作,不是一样吗? 就像我们单位的司机一样,大家都是同工同酬。 出乎意料的是,领导告诉我说:“今后把正式员工的司机调到解金车上,劳务派遣员工交给领导开车,这样不是会变成不同的工作吗?” ’。 听了这话,我的心真凉了。 即使有政策,领导人似乎也有对策。 ”
“从外人看来的高福利高待遇,
我们从未享有过”
林峰在北京某四大银行总行软件开发管理层做了6年的新闻技术支持,这份工作听起来绝对是让人羡慕的“香香”。 但是,劳务派遣的身份却令人不满:“与编辑正式员工相比,即使从事同样的工作,我们的工资待遇也差不多一半,福利只有三分之一,年终奖金只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具体来说,“装置费,篇6000,我们3000; 节日里分发的福利购物卡,6000,我们做2000。 另外,通常新员工每月至少有1200套住房补贴,但我们从来没有过。 即使编辑人员每年报销1500的补充医疗费,我们也不能享受。 关于五险一金,看起来我们有,但是工资和年终奖金总额相差那么多,所以差距自然就拉开了。 ”
在广东移动某分公司做了3年网络技术人员的秦刚,也曾经被周围的人羡慕。 “他们认为移动是领域垄断的巨头,员工一定很富裕,但这样的好事从没发生过在我们劳务派遣员工身上。 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刚进来的正式员工比进来的劳务派遣劳动者一年最少多2万人,比工作了6、7年的劳务派遣劳动者工资还要高。 广东省方面的劳务派遣劳动者的福利逐年下降,现在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关于年终奖金,与正式员工相比,那是几千和几万的差距。 ”
6年前,陈晓瑞成为上海某电力企业的变电站检查员。 211以外的大学“出身”,与她入职的同事的身份划了界线。 作为劳务派遣工,陈晓瑞一直和正式工混在一起,和他们做着完全一样的工作,但收入不到正式工的一半。 再加上,养老、失业、医疗三大基本社会保险通过上年收入明确,因此差距无形中再次拉大。 另外,与正式劳动者享有的高标准不同,公司一直只是按照最低标准向陈晓瑞这样的劳务派遣劳动者支付住房公积金。
“在外人看来,电力系统应该都是高福利、高待遇的地方,但实际上我们一次也没有享受过。 ”陈晓瑞说:“我不是去拿他们那样不合理的高薪,我希望正式员工把本来不应该高的一部分收入分配给劳务派遣员工,以便更好地与社会平均工资接轨。”
注释
据统计,截至年底,我国劳务派遣劳动者约3700万人。
年2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杜黎明列举了建议中的调查结果。 某省劳务派遣劳动者和正式劳动者的收入差不多达到30%,多达4、5倍,月平均工资约2000元,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去年10月,北京市工会发表了《北京市劳务派遣劳动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当时的调查数据,全市劳务派遣劳动者已经达到30万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非常突出,62.8%的被调查者月薪收入在2000元以下,只有35%的被调查者认为受雇佣者自身的员工和同工同酬待遇
“认真”
据报道,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解读《同工同酬》时表示,一家央企集团计算,当年全领域利润300多亿元,如果完全意义上同工同酬劳务派遣员工,保险和福利将吃掉近260亿元的“利润”。 这样的账目似乎清楚了实现“同工同酬和福利”的阻力是什么。
黄乐平(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义贤律师事务所律师) )。
“立法,不可被某些好处部门绑架”
“同工同酬中不包含福利和社会保险”的说法值得商榷。
“互助”是指同样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这里的“报酬”应该同时包括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同工同酬”只是账面上列支的工资相同,如果福利和社会保险的待遇不一致,就不符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同工同酬”的立法本义。
《劳动合同法》修改后,劳务派遣将何去何从,涉及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
全国总工会站在职工权益的立场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站在政府行政部门的立场上,原来认为“同工同酬”不仅包括账面上的工资,还应该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但是,其他部门和一些央企希望“同工同酬”只是工资相同,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不同,同时也对征集各方反馈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这是他们过去几年的一贯做法,以前的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的待遇差别也更大。 但是,这不能成为合法化的理由和借口。
根据所谓部门规章立法或者部门解释,使过去的这种违法行为合法化,不仅严重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法律规定,影响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妨碍正常劳动关系秩序的建立,也是法律的公共性
立法部门在立法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法律的规定,从立法的本义和法律的本义出发,完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被一些利益部门和利益集团绑架,而不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大局。
真正的同工同酬为什么难以实现? [/s2/]
我认为首先有四个根本的问题。
好使的手是关键。 采用劳务派遣,降低雇佣价格是雇佣者的首要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使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劳动合同劳动者。 只要有这样的好处动机,劳务派遣就有一天,同工同酬难题也有一天。
身份属性也是重要的理由。 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由于没有完全实现从身份到合同的转变,因此存在着编制上的差异,隐藏在身份属性背后的社会地位和薪酬福利待遇完全不同。
这种等级观念深植于一些人的脑海中,所以为了给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同样的待遇,用工单位的管理者从观念上来说就停止了,更不要说存在实际利益的冲突。
价格体系也严重扭曲。 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双方不享有对等的市场价格体系。
在重商主义的劳动政策主导下,劳动者在市场上的议价权远远不如公司,政府的天平大多向公司倾斜。 最低工资保障最终成为公司雇佣的标准工资就是典型的例子,劳务派遣也不例外,所以劳务派遣要实现同工同酬就必须克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缺陷。
劳动者缺乏发言权是致命的因素。 中国劳务派遣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这个群体在争取同工同酬权利方面无济于事,且不说无力回手,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都很少看到这些劳务派遣工的身影。 在发言能力极度缺乏的背景下,存在着劳务派遣劳动者被欺负的严峻现实。
自己的话也很难表达,为什么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呢?
(应访问者要求,“讲述”部分为化名)主笔实习记者宗媛媛插图宋溪
标题:“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待遇差多少:从没见过高福利”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