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论说

淡化内地和香港的投资,加强欧洲并购,是李嘉诚全球资本运营的两朵。

不必责怪李嘉诚,资金择善而流,“内地什么时候经济海成气候,大鱼自然逆流而上?”

从百佳超市的销售,到上海陆家嘴的销售(行情、问诊)东方汇经中心办公楼,再到广州西城的销售,相关金额达到410亿元(港币,下同)。 香港首富李嘉诚近期相继套现,商业动作频繁,引起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引发众多猜测。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金融危机以来,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在欧洲扩展并购业务,仅去年上半年就完成了4件海外并购,共计花费了248亿7000万元。 解体表明,李嘉诚“弃港投欧”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他真的要放弃在香港大本营的投资,转投欧洲吗?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瞄准欧洲的“价值最低点”

一位拆迁师表示,此次欧洲投资凸显了李先生特有的精明。 “商人永远只重视投资的收益率。 受制于过度竞争、工资、租金暴涨等多种因素,香港利润增长缓慢。 在欧洲经济低迷、公用事业等资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追求利润的商人如何错过这个淘宝的机会? ”。 香港一家财富管理机构的首席战略家这样说道。 李嘉诚此次买入欧洲资产,卖出香港和内地资产,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无非是看中了这期间市场的商机。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公开资料显示,自去年以来,“长和系”在香港和内地以外完成了10起收购,相关金额约为1445亿元。 包括基础设施投资1241亿元和214亿元的电讯收购。 其中,欧洲地区所占比例达到97.1%。 李嘉诚以700亿元和300亿元收购英国电网和水务业务,并花235亿元收购英国管道燃气业务。 目前,李家控制着英国天然气市场的约3成、电力流通市场的1/4、供水市场的约5%,但英国媒体称李嘉诚将收购“整个英国”。 年,欧洲业务仅占李嘉诚旗下和黄集团利润比重的19%,但到了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34%。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研究李嘉诚商业帝国20多年的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导师曾在渊沧,不同意李氏家族这几年加速“脱港入欧”的说法。 他认为,“长和系”自军以来,以建立多产业跨国集团为目标,并切实实现了这一目标。 简单来说,李嘉诚不是香港李嘉诚及其商业帝国,而是世界李嘉诚及其商业王国。 另外,欧洲都柏林危机后进入欧洲,具有仿制的性质,也看到了复活的前景。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2不从内地撤退

相反,李嘉诚上半年几乎没有在内地投资。 从李嘉诚的投资节奏可以看出,有分析认为香港乃至大陆的投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对资金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 李嘉诚为了规避房地产、办公楼等可能发生的风险,或与内地房地产泡沫有关。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面对各种猜测,李嘉诚下属长江实业董事郭子威日前在北京表示,出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稳健投资考虑,企业表示“如果今天卖出去,明天的价格合适,有可能再买回来。” 国内外的投资机会也备受瞩目,但从未来的投资转化率来看,欧洲的机会越来越多”。 郭子威确信,内地gdp增长率至少将维持在7%以上。 因为这值得投资,所以不撤退。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确实,稀释内地和香港,加强欧洲投资,不过是李嘉诚全球资本运营的两个轮子。 他不会就此离开依赖家园的香港、内地和亚太。 李嘉诚不是依靠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等欧美先进的技术革命诞生的。 他要维持财富的稳定增长,收益稳定但潜力有限的欧洲公共事业是不够的。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在博客中表示,不必责怪李嘉诚,资金择善而流,“内地什么时候经济海成气候,大鱼自然逆流而上?”

3市场行为无需惊讶

如你所知,李嘉诚出生在香港。 对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感情离不开香港。 他为什么要暂时放弃这个自由港,筹集资金“向西”?

香港汇信证券行政总裁沈振盈表示,在高楼价和高通胀的情况下,香港楼市见顶已是市场共识。 虽然关系到香港民生的领域,如房地产、零售业会受到牵制,但这是关系到目前“长和系”的两个主要行业。 李嘉诚在价格较高的地方将部分资产转移到欧洲市场,有利于“长和系”打开更大的快速发展空之间。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香港特区政府包括“双辛申办”在内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措施也控制在地产商的利益空之间,沈振盈拆解时说。 此外,香港不仅要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还必须面对内地更强烈的竞争,特别是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承认。 如果香港的制度和区位特征持续下降,李家在香港庞大商业帝国的预期收益自然也不容乐观。

“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香港着名独立财经评论家曾志英认为,没有必要感到惊讶。 李嘉诚兑现的金额不小,但不比内地和香港的资产总规模大。 “他在这些投资项目上已经赚了很多,现在掉了袋子变得安全了。 这已经是合理的事件了! ”

标题:“李嘉诚“投欧”难“弃港””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