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64字,读完约12分钟
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今天表示,预计比第一季度增长略有放缓——
年中,专家普遍预测,二季度经济增速将比一季度略有放缓,国内生产总值( gdp )将稳定在比去年同期7%至8%的平台上。 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的主要数据将于今天公布。
这样的增速意味着什么? 专家表示,这样的增长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区间向中速增长区间平稳过渡。 7%,我认为是应该观察的数据。 根据分解,如果增长率在7%以上,就业将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如果年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就能实现年gdp年均增长两倍的目标。
经济动向
经济增长率“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
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长率降至8%以下,但工业增长率、费用、物价、就业等主要经济数据依然稳健。 综合今年前五个月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和6月的部分先行指标,可以勾画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大致走势。
“第二季度的增长率预计比第一季度略有放缓,为7.5%左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预测说。
从月度经济增长率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率来看,5个月的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9.2%,比上个月略有下降0.1个百分点。
3月以后,实际增长率开始上升,5月增长率上升至12.1%,比去年同期高出1.1个百分点。
上半年cpi整体涨幅为2.4%。 “这远远低于全年3.5%的物价控制目标。 ”交通银行(行情、问诊)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美国农业部近日宣布,全国夏季谷物丰收已确定。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世界罕见的“十连丰”,有助于稳定物价温和上涨的局面。
注释
如果增长率在7%以上,就业就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区间平稳过渡到中速增长区间。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张立群认为“七上八下”经济增长率仍处于合理区间,在这一区间受不明确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出现小幅波动也是正常的。
历史经验表明,随着增速放缓,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虽然我国的gdp增长率在下降,但迄今为止的就业形势还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 专家表示,如果增长率不在7%以上,就业将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如果年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就能实现年gdp年均增长两倍的目标。
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7个季度下跌,从9.8%的高位降至7.4%,去年第四季度一度反弹至7.9%,但今年第一季度再次回升至7.7%。
结构调整
保护7 %的增长底线
不轻易放弃结构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一直面临同样的“困境”问题——结构调整。 危机来了,速度开始减慢。 速度加快了,物价也上升了……
在经济学家眼中,中国经济30年来接近10%的增长水平,进入7%至8%的中速增长区间。 速度适当下降,符合经济快速发展规律,也是中国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时期自主调控的结果。
降低速度的“逆行”调结构
“如果想提高增长率,政府可以通过放宽货币政策、增加房地产投资等方法来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速度,但这样会错过变革的时机。 ”交通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不怕速度适度下降,害怕在结构未优化的情况下快速增长。 专家表示,通过结构调整,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贡献较大,费用增长稳健,部分领域公司面临困难,但如果坚守7%的底线,不要轻易放弃结构调整。
“速度一放慢,许多有问题的项目和公司就开始被迫退出,‘消除生产能力’的活动逐渐推进,有助于结构调整。 ”张立群表示,放慢速度调整结构往往是化解当前风险、挖掘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第三产业比重
今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提高了1.9个百分点。 目前,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仍保持稳定态势,目前各地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将成为新的亮点和投资重要行业。
“如果二季度服务业的快速增长趋势能够持续下去,将证明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从工业内部来说,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增长率略有放缓,但利润有所提高。 5月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跌0.1个百分点,但工业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5.5%。
高能领域“减速”,高科技领域“加速”。 全国钢铁等6大高能领域一季度增长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比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高出2.4个百分点。
费用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一季度,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5%,高于投资的贡献率25.2个百分点。
“未来几年内,公司并购重组将加快,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将是重要的快速发展方向。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评价。
加快改革
经济转型必须尽快改革
今年或者可以取得重要突破
在经济学家吴敬琏眼中,只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为经济转型升级铺平道路。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出现了产能过剩、地方债务、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加快改革显得更加迫切。
行政审查制度以突破口进行改革
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转换《关于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今年将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城乡统筹等行业加大改革力度。
目前,政府职能转变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 从4月到6月,三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共撤销和委托了165个行政审查项目等若干事项。
而且,各项改革正在同步推进。 从6月15日开始,全国铁路运输将从计划全面走向市场; 6月28日,国家调整非居民天然气价格,根据市场化方向逐步合理化,调整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关系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国家将进一步提高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庞大的内需可以进一步启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表示,一方面要继续减少政府干预,使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必须在银行、国有企业、各级政府建立比较有效的治理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和费用,果断推进经济再平衡。 外需无法控制,但中国庞大的内需可以进一步启动。 扩大内需,不要只依靠政策刺激、财政投入走传统道路,而要通过改革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居民支出潜力。 超过100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蕴藏着巨大的活力。
最近出台的政策中,出现了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新思路。 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研究部署将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内容消费,激发国内比较有效的诉求。 会议指出,要用改革的方法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把政府的诱惑和市场导向结合起来,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改革必须推进国有企业、户籍等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折点。 未来,如果中国在公共财政、社会服务、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顺利进行,高收入经济板块的进程将更加广阔、更加平坦。 ”。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吴卓瑾说。
“未来的改革必须进一步推进土地、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国有公司、户籍制度等深水区,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我相信今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标志性一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统计数据
各地的gdp加起来比全国多一个的“广东省”
“有统计系统的人担心,目前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地方上的造假冲动和可能性更高; 伪造统计数据可能会导致国家重大决策出现偏差,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
51.93万亿元,57.69万亿元。
前者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计算的全年全国gdp,而后者是各省、市、区公布的全年gdp总和,两者相差5.76万亿元,几乎相当于gdp全国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的全年经济总量。
地方gdp数据之和超过全国由来已久。 据统计,2009年各省gdp超过全国gdp2.68万亿元,年超3.2万亿元,年超4.6万亿元,相差悬殊。 即使提出统计口径不同、重复计算等理由,也很难联想到“统计捏造”。
事实上,国家统计局已经掌握了关于一点地方统计数据“灌水”的方法。 去年2月中下旬,国家统计局正式启动“一系列表”网络直报制度,改变了数据多层次报告的模式,使国家统计局能够忠实掌握地方数据。 但是,该制度没有清除地方的违规行为。
去年,重庆永川、山西河津、甘肃玉门、福建建瓯等介入公司独立真实报告数据陆续曝光后,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曝光了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统计造假等问题,共抽查71家工业公司22.2亿元,工业总产值为该地政府85.1亿元。
最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公司负责人和统计人员表示:“指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统计捏造现象,列举了许多捏造恶行。 “有些地方在网络直报中仍然存在参与公司真实独立报告的现象,有些地方编造公司虚假数据,要求某公司填写虚假数据,有些公司代替填写数据,有些公司存在统计违法行为,如某国规定,
从7月15日起,国家统计局、各地方相继发表今年的经济数据半年报。 一位统计系统相关人士担心,目前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地方的虚假冲动和可能性更高; 伪造统计数据会偏向国家的重大决策,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
业内人士表示,要从根本上处理统计数据造假问题,必须推进统计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要赋予统计工作较大的中立性,提高统计的专业性和透明度,尽快建立更为公众接受的统计体系和多层统计市场。
金融波动
6月“缺钱”暴露了什么问题?
“钱荒”暴露出实体经济结构的失衡
6月份银行行业“缺钱”。 6月货币市场利率暂时波动,月度借贷和回购平均利率分别上升至6.58%和6.82%。 6月20日,银行间市场夜间利率一度超过30%,沪深股市呈现年内最大跌幅。
在经济学家看来,“缺钱”其实是个伪命题,在储蓄率不断上升、货币投入量超过百万元的中国,银行体系并不缺钱,所谓“缺钱”实际上只是没有进入资金应该进入的地方。
昨天,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首次正面回应了对“缺钱”的意见。 该负责人表示,6月货币市场利率的短期波动,受美国退出qe预期等外国汇市变化的影响,以及节假日现金投放、备付金、税收清算等时点因素的影响,加之金融机构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以及外界“唱空
“从整体来看,我国银行系统流动性充裕,6月底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超额准备金余额达到2万亿元,但一般在1万亿元左右就足够了。 ’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注释
强调“缺钱”宏观调控思路的新变化
融资结构性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实体经济结构的失衡。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缺钱”爆发的最大原因是央行迟迟没有着手“援助”。 这表明了警告金融机构要消除资金空的周转,更好地将金融资源投入实体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行情、问诊)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缺钱”凸显了宏观调控思路的新变化。
预测[/s2/]
预测1
激烈的摩擦矛盾仍然持续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摩擦和矛盾不少出现,而且在某些时刻这种摩擦和矛盾会更加激烈。 “产能过剩”、“影子银行风险”之类的阵痛会持续一段时间。 ”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
预测2
近期内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
“现在很多公司、地方期待着新的刺激政策。 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不应该改变。 经济稳定增长,政策稳定是很重要的。 ”。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预测3
第三季度地方投资冲动增强
“关于下半年,我不会比上半年更悲观。 经济增长率在第三季度可能会稳定下来。 第三季度,地方投资冲动增强,预计增长率在20%以上,费用也将进入旺季。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
标题:“经济下行如何看 未来快速发展如何办”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