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1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国家卫生计生委”)三定方案的最终敲定,牵动各方好处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

随着国家卫计委(以下简称“国家卫计委”) 3个方案最终敲定,牵动各方利益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导权之争,从“阴”转移到“表”。 国家计生委新设的体制改革司承担国务院医改的具体工作,或者是这场争夺的转折点。 6月18日,国家卫计委三定案明确,适当削减内设机构数量,增设体制改革司,承担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的具体工作。 此前,国务院医疗改革设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快速发展司。 目前明确了体制改革司的作用是“协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由于医疗改革需要十多个部委共同推进,体改司能否承担较有效的协调职能,还有待实践检验。 对此相关的三大医疗保险整合问题,有关部门已经听取了不少意见,正在仔细研究,具体的管理体制问题将另行规定。 设立 体制改革司 的“公立医院的改革很难进行,是因为有既得利益者不想放弃好处。 现在相当于自己改革自己的生命。 那个能改革吗? ”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国家卫计委将两部门职责相近的司局合并,主体业务司局基本不动。 目前,国家卫计委下设21个内设单位,机关行政编制545人,而原有卫生部和原人口计委下设单位24,530人,改革后的内设单位比以往有所减少。 今年3月启动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合并了原卫生部的职责、原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新组建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原人口计生委研究拟定人口快速发展战术、计划和人口政策的职责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国家卫计委“三定”规定近日公布,5月6日,其“三定”规定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5月下旬,其司局设置完毕,各司局长就座。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卫计委新成立体制改革司,承担国务院医改具体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有关部门的研究,落实医改的重要方针、政策和措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此前,国务院医疗改革设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快速发展司。 2008年12月,为加强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担任组长。 随后,国务院医改事务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快速发展司成立,现任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志刚担任国务院医改事务主任。 记者了解到,“三定”规定出台后,国家卫计委主任、副主任的分管工作也确定下来,其中体制改革司尚属孙志刚分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设立体制改革司将为巩固医疗改革成果、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进医疗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对此,有专家以前向媒体表示,推进医疗改革可能涉及越来越多的专业问题,将改革的统筹协调责任设在卫生计生委内部有利于改革。 但是,与发改委相比,国家卫计委要调整相关部门的力量有些困难。 但是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政策中心主任蔡南南看来,“这不是好消息”。 蔡南南认为,卫生部门既负责医院又负责医院。 如果得到医疗改革的工作,让卫计委做大做强,医疗改革就不容易推进。 另外,中国的医改涉及十多个部委的协调,以前国家发改委设有医改功能,至少部门之间在优势上有一定的约束,那么在约束消失之后,改革就不容易进行了。 记者观察到,此次机构改革推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职能的加强,体制改革司还设立了公立医院改革小组。 公立医院改革一直被视为新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但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公立医院的改革迟迟不进行,是因为既得利益者不想放弃好处。 现在相当于自己变革自己的生命。 那个可以变革吗? ”蔡南南说。 但是,他还表示,进行多样化的医疗将成为契机。 如果民间医疗机构病床数量的比例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民间医院可能会从外部向公立医院施加压力,推进医疗改革。 医疗保险整合尚无定论 此前,新农合管理、医疗政策制定等由原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此次改革后,该公司取消了,目前具有同样的功能是基础 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时期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提出“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 按照国务院要求的时间表,这项业务将于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现在离这个时间只剩下不到10天了。 作为我国并存的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新农合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此前由原卫生部主管)。 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晓义透露,我国医疗保险已经超过13亿人,“去年3家医疗保险总收入大概在9000亿元左右,但今年可能会超过1万元。” 收入超过万亿的三大医疗保险由哪个部门管理? 一直以来争议颇多,但此次卫计委的“三定”规定并未发出确定信号。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听取许多意见,仔细研究。 具体管理体制问题不在此次“三定”范围内,另行规定。 在管理体制确定之前,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将继续承担新农合管理职责。 但是,据观察,在国家卫计委的业务职能中,没有提到新农合管理职能,而只提到体制改革司的业务职能中负责协调推进医疗保障。 此前,新农合管理、医疗政策制定等由原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但此次改革后,该公司取消了,目前具有同样功能的是基层卫生部门,但不包括新农合管理责任。 新农合制度是我国农村卫生改革迅速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惠及8亿多农民,年参与率达98%。 近10年来,新农合筹资水平从2003年的人均30元逐步提高到300多元,实际清偿率从不足20%上升到55%,县、乡级医疗机构的实际清偿率分别达到62%和77%。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业绩最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一。 近年来,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在地方上已经实践,如云南昆明、宁夏、成都、温州等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移交人社部门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险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保险的部门应该负责,这是社会福利部应该管理的最重要的理由。 郑秉文告诉记者,我国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医疗保险制度,而不是基于财政的医疗福利制度。 这是评价新农合制度由哪个部门管理的主要判断。 但是,他客观上确信医疗保险的整合最终会成为游戏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新农合的部分功能和环节将留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这将产生平衡的结果。 ”

标题:“新设体改司 卫计委医改“夺权””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