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84字,读完约11分钟
年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第12届会议发言人吕本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信息背景】
发言者制度
十年后出发
“我们信息发言人身上体现了国家的巧妙实力。 ’这是北京市政府信息发言人王惠的概述。 王惠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新闻发布会上进入公众视野——北京连续举行了9次发布会,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疫情,看到了中国的努力和诚信。 也是这一年,是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新起点。
近十年来,新闻发布制度不断探索开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发言人成为及时面对公众、解读政策、回应热点、疏导情绪、引导舆论、透明推进政府事务公开和政府实务的见证人。 他们可以说是“中国之声最直接的发言者”。
另外,还应该看到,新闻发布事业的快速发展还很不平衡,很多地方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突发事件发生后,确实有一些部门和地方领导、信息发言人不愿说、不能说、缺乏权威新闻,或出现“雷人雷语”,引起社会质疑。
新形势对政府新闻发布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国际上看,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高,对中国的新闻诉求越来越强,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从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加快,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重叠,社会思想多样,需求多样。 这样,权威新闻发布、政府对新闻发布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发言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十年后出发。 11月9日,“中国新闻发布实践与创新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央部委、企业软文发言人、学术界和行业专家学者参加,回顾了过去十年新闻发布制度的快速发展历程,探讨了新形势下新闻发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0年前,我国信息发言人制度初现端倪的10年前,新闻发布制度真正受到重视,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新闻发布面临的是“人人有麦克风”的媒体时代,群众呼声喧嚣的舆论广场。 时代的变迁,会给信息发言人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
单向还是互动
政府发布新闻仍然是通报性的推动,公众需要参与对话
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政府新闻发布仍然依赖主流媒体的现实,所谓更多年轻读者的诞生,是“政府发布的信息有时无法及时传达给想通知的人”的急迫。 这是北京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的评价。
开设官网、设立信息发言人的基本动向,在参加者看来显然是不够的。 不够的是能动性。 政府机构的官网还是以推进性新闻发布为主,对读者来说是被动的新闻接收。 清华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认为,一般需要的是参加对话,在政府发表新闻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果然是宣传通报。 ”对于通过信息媒体、专业记者传播新闻的政府部门信息发言人制度,史安斌有点束手无策。
在“人人都带麦克风”的时代,公众已经迫不及待地自己传达信息、自己设定议程。 一位与会专家注意到,社会上的一些小信息,特别是突发事件,最先向社会公布的往往不是信息媒体和政府机构,而是事件的经历者和相关公众。 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论坛等渠道,不受时间空的限制迅速发布信息。 特别是由于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这样的首次发布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但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麦克风”的便利可以迅速传达新闻,但是经过全面调查,没有统一考虑的新闻往往是失真的。 特别是在网上的传播速度惊人,经常被误解为可靠的来源。 年7月23日,载有塑料原料聚丙烯的货船遭遇台风,部分聚丙烯落入大海,被潮水冲到香港海域和沙滩。 聚丙烯是无毒物质,但在香港互联网上被妖魔化为破坏环境的洪水猛兽,曾经引起香港民众的恐慌。
网络的扩大效果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课题。 史安斌说:“现在进入了‘挨骂的时代’,政府的负面信息很容易在网络上扩大影响。”
还是改变习俗
媒体收集国民的呼声是吹嘘必须积极面对谩骂政府
尽管有很多必须完善的地方,但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国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信息发言人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 据了解,自2009年4月开通以来,外交部官方推特“外交小灵通”作为最先开通的部委官方推特,目前该推特共有527万粉丝。 从理论上说,这意味着“我们通过微博发布的所有消息,都可以让数百万人知道,而且发布的时间和频率由我们自己控制。”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外交部目前为“赶时髦”开设了微信公众号。
对政府部门来说,政务新闻,特别是服务新闻,如果通过以前传播的媒体传播,难免会受到传播媒体的时空的限制,政府部门面对社会不是好消息。 以发布北京生活服务新闻而闻名的北京市政府信息发言人王惠对媒体的爱情助一臂之力。 “政府还是过去的政府,老百姓已经不是过去的老百姓了。 ”王惠说,政府部门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也在媒体和老百姓的信息中表现出来呢? 她说,新闻发布已经成为政府新闻发布的主要渠道,政府信息发言人也应该在媒体中发声,必须面对。
不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快捷新闻发布渠道,而且媒体对政府部门来说,也是凝聚民情民意、集思广益的重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高钢认为:“互联网不仅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也扩大了公众的表达空之间,加强了监督权。” “媒体的特点是人们传播,一般发出声音。 不管这些声音是夸你还是骂你,说了算,我们都想听。 ”王惠说。
是冲破包围,还是退却
加强发言者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学习使用全媒体语言
进入媒体时代,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发言人该如何应对?
“政府机关对于新闻发布不是束手无策的。 ’高钢表示,政府的工作在于提供权威新闻。 “事实上,政府在新闻大潮中依然掌握着优质、权威的新闻。 这些系统化、权威的新闻不是单独或无组织的团体所能提供的。 ”所以,政府要积极接近公众,积极应对社会热点。
“让真相走在谣言的前面。 ”王惠的“跑”字证明了新闻公开速度的重要性。 如果政府不能马上发声,被别人抢先,就会显得被动。 商务部的信息发言人沈丹阳出现了,他说:“作为信息发言人,希望饭还没凉就上菜。” 这也是我的期待。”
那么,如何使政府的发表更快、更远呢? 要提高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素质,提高信息发言人对政府部门内部新闻的了解权利。 “我们必须从信息发布者的态度和做法出发,提高其专业素质,使之能够坦率地表达。 ”原公安部信息发言人武和平说。
史斌认为,在具体战略上,信息发言人“可以用全媒体语言发布核心新闻,成为媒体话题的标签”。
此外,要加强新闻发布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信息发言人的日常工作机制,增强信息发言人在各自部门的知情权乃至话语权。 “新闻发布制度的完整性也必须是‘顶级项目’。 这样,信息发布者在面对媒体面对公众时就不会显得被动。 ”程曼丽说。
对准观点
态度比做法更重要
尽量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是对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最低要求。 要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好的态度和好的做法都是必要的,态度往往比做法更重要。 新闻发布的新闻,不仅仅是空话和官话。 必须更现实一些。 发言者在发表软文、回答问题时,最好尽量不要直言不讳、绕圈子。 一些培训班教导信息发布者不要正面回答,也不要绕道而行。 但是,我认为那是无可奈何的下策,是例外,不是大致。
公开和透明是相对的,但你是真的想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真的想为媒体服务,还是想蒙混过关? 是真的接受媒体的监督,还是只给自己脸上贴金? 俗话说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媒体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也能看出是否真心。
不仅是态度,关键必须是文案。 记者的提问大多反映了公众的意见和看法,但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我们的大致情况是尽量不使用大体的表达,而多使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 只有勇敢回应热点,才能真正实现新闻发布的公开和透明,才能真正占据舆论的制高点。
商务部信息发言人沈丹阳
担心比喜讯更重要
目前,公众对新闻公开的诉求日益高涨。 不再满足于你不开口,一开口就必须说实话; 除了你的大致态度外,请谈谈事情的经过; 不仅要说出问题的核心,还必须提出处理的措施和结果。
大众的诉求正在高涨,但有发言人“不能说、不想说、不能说、不能说错话”的问题。 一是沿袭了过去的新闻封锁方法,遇事堵塞、隐瞒、回避、仓促,失去了媒体的话语权,削弱了公众的信服力。 第二,有事的时候慌张地随便说。 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比事情本身的危害还大。 前者不敢说,后面不好说。 以前的看法是“多则少,不说,等于说”、“多则必失,祸从口出”,但不知道时代变了,不说,不听,不发生 不说,等于你没做。 不说,就等于有鬼。 沉默等于默认。 因为在这个现代的新闻社会里,领导干部需要能够善说的四个词。
长期以来,我们都有用新闻发布的话来居高临下的习惯,有说一句没错空的话,只报喜不忧的习性。 不料在老百姓心中,没有真正的批评,就不能令人信服。
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部原信息发言人武和平
全员训练比单兵突进更重要
新闻发布效果的优劣与信息发布者的能力和水平高低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 换言之,新闻发布不仅是信息发言人的工程,也是第一领导的工程,是顶尖的工程。 道理很简单,信息发言人不是自然人,而是机构和组织的代表,他的发言必须受到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最高重视度的政府部门,信息发布制度比较健全,信息发布者也可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这一点从很多事实中明确了。
因此,持续多年的信息发言人培训,不是可以改变想法,对发言人进行岗位培训,并且面向部门和岗位的高层进行危机应对意识的培训吗?
此外,应该建立全员培训的观念。 以前,信息发言人主要通过媒体网站发布新闻,但今天已经进入了媒体社会化的时代,许多政府官员需要2.0媒体素养、新闻发布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的训练。
北京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
新闻发布制度十年大事记
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新闻公开回应社会关注提高政府公共信服力的意见》发表,提出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
迄今为止,国务院74个部门和29个省区市已经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工作。 这十年间,累计有540多人担任过中央部门和各省区市政府的信息发言人
年9月2日,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官网开通,首次明确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业务程序
年7月,国家办公室印发《现行政府新闻公开简章实务安排》,确定提出“争取到年全面公开全国市县级政府的‘三公’经费”
年6月,中宣部等中央部委的11名党委信息发言人集体亮相,受到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2008年底,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一级全部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闻公开条例》,大致规定“公开为大体,不公开为例外”,确定本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06年,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率先启动信息发言人定时、定点、自主新闻发布工作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信息办公室首次对外公布了62个部委和75名信息发言人的联系方法
2003年9月,国务院信息办公室组织了第一期全国信息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100多位发言者参加了培训
2003年初,中央提出建立国务院信息办公室、中央各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三级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标题:“新闻发表制度走过十年:信息发言人 争夺话语权”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