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本网北京7月27日报道,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效利用货币存量”成为热议话题。 27日,在北京出席“年中国金融创新与快速发展高峰论坛”的部分国内外专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更要借助金融创新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出席论坛的中国人民银行参事李德指出,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着力点。 中央建议充分利用存量资金,抓紧增加资金,除利用财政、金融各种政策外,还应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吸引金融资本流向新兴产业和三农等行业。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存量m2已超过百万元大关,截至6月底,国家外汇存量余额也达到3.5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但是,一方面资本存量庞大,另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的公司无法获得融资的矛盾现状,依然受制于落后的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论坛上指出,金融结构不合理,股权融资比重低,债权融资比重高,常常将公司推向沉重的债务负担。 由于大银行多,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少,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诉求也长期得不到满足。 保险市场不发达、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郑新建议,要加快金融创新,应该打“六招”。 放宽金融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设立小型民间融资机构。 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确保小型金融机构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服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贷款担保制度加快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市场充分竞争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贷款保险制度,做好快速发展股权融资的外汇储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金融创新,出席论坛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阿泽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要更好地支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释放费用潜力,就应该加快推进面向顾客的金融贷款服务。 “对中国来说,这种创新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中国在支出贷款行业取得了非常大的快速发展空,这一点一点也不令人怀疑。 ”
来自塞浦路斯的全球在线金融服务提供商---铁汇金融集团主席马科斯·加舒勒斯说,由于新闻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互联网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拓展全球在线金融服务等新型服务行业,有助于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次论坛为期两天,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机构的官员以及国内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世界经济新框架、金融改革与创新、金融产品互联网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标题:“专家:盘活存量支持实体经济 应借助金融革新发力”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