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4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经济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调整了经济结构,备受世界瞩目。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确定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增长放缓是健康的,将引导经济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经济增长率下降。 对此,李昌馥认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缓不仅是因为出口疲软,而且投资增长缓慢。 投资增速下降的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向更加平衡的可持续增长模式转变的政策。 这种增长滞后是健康的,它将引导经济走向更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虽然经济增长率减缓,但实际工资持续上升,就业强劲。 由于该顾客信心仍然很高的企业,零售销售将恢复,费用索赔将拉动经济增长。
李昌馥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两位数增长。 中国必须调整到新的增长路径。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收入失衡、高能耗、污染、大规模城市化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结构改革是必要的。 中国政府确定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有助于平衡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内需作为重要的增长动力,缩小收入差距。
事实上,在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增长质量提高的问题。 李昌馥表示,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增长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这种增长战术比较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迅速发展到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要想向知识型经济快速发展,需要进行很多结构性的改革,如劳动力市场改革和加强私营部门的参与等。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商品市场、公司层面的技术准备、在职培训服务的提供、工资决定的灵活性、雇佣和解雇操作、裁员价格等方面,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开始减弱。 李昌馥表示,提高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对未来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最后,李昌馥表示,全球经济疲软,发达经济区块增长前景进一步放缓仍是首要风险因素。 这意味着在不利的外部条件下,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更大。 从低生产力升级到高生产力涉及许多制度改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本报曼谷7月23日电】
标题:“中国踏上更可持续增长路径”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