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7字,读完约2分钟
要消除环境保护的不自然性,需要政府各部门相互协作,需要公司、公众共同努力
“我听说世界上有四个不自然的部门。 中国的环境保护部就是其中之一。 ”这句话出自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之口,长叹一声,透露出来,引起了公众的深思。
不自然是什么? [/s2/]
环境保护的现状和与口号远景的差距。 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呼吁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认知的深度、态度的坚决、力量的强大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也有侄子打着灯笼的地方。 一直以来,“牛奶河”、“雾天”、“毒药之地”等不时出现。
职责定位和执行偏离现实。 “九龙治水”的构图,造成了环境保护部门“无形中无法管理”、“有问题也无法治疗”的困境。 未整理的体制造成了环境保护局长“能承受的不能承受,不能承受的不能承受”的困境。 制度设计对环境保护部门的授权属于基层管理而不是根本根治。 实践中,环保部门很少能有效参与前端决策。 就像消防员一样,着火了你会去哪里?
来自于独自承担社会情绪的“放气”。 前几天,从“请环境保护局长下水游泳”到“悬赏游泳”,都在流行使用环境保护局长“涮”互联网。 事实上,环境保护工作涉及许多部门,职能经常交叉、扯皮,难以协调。 污染治理的重任不是环境保护部门一家独立完成的,舆论对环境保护局净拷问确实不公正。
环境问题不仅是生态、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仅靠环境保护部门的末端防治进行修复,很难取得持续的良好效果。 从历史经验看,当前环保部门的不自然既是长时间粗放式快速发展模式的不自然,也是相应制度设置的不自然。 要消除这种不自然性,就需要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建立与当地环境容量、资源存量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需要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公司、公众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中央要完善顶层设计,完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评价体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指标纳入评价,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制约。
地方政府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力量,搞好局部和全局、政绩和民生、大资本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讨价还价,更好地实现绿色快速发展、循环快速发展、低碳快速发展
公司和公众除遵守纪律外,在承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不得缺席。 环境是自己的,不能伤害自己。
标题:“环保部位列四大不自然部门 化解不自然需全民合力”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