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7字,读完约4分钟
本网上海7月10日,今年上半年外贸、物价、经济等重磅数据开始密集发布,左右了市场情绪。 6月,我国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2%,再次疲软的数据揭示了中海外贸的实际情况,意味着整体经济增长前景仍面临风险。
由于外需不足而变成硬伤
6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出口额1.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低于上月的1%及市场预期值。 进口额为0.91万亿元,减少0.7%,为上月的-0.3%,低于市场预期值。
“毕竟公司订单还不够,”上海出口商品公司协会会长冯郑州坦言,“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活动都在弱化,是我国进出口数据双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1%。 其中,美国、欧元区、中国和巴西的增长预期均被下调。 imf还警告说,欧元区国家面临相当大的衰退风险,不仅经济增长疲软,失业率也创新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分类数据,中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4%和8.3%,对香港地区的出口也比去年同期减少7.0%。
外需不足没有根本改善,全球风险依然值得警惕。 今年上半年,除虚假贸易部分外,中国外贸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一达通平台调查500强企业景气后发现,中小企业外贸景气迅速下滑,其中新增订单量、实际出口货物量、盈利水平和开工率降幅明显。
青岛一家纺织公司的销售经理向记者坦白说,许多外贸公司的订单都是通过外贸企业对接的,没有自己开拓市场的能力,销售无从下手。 外贸企业没有清单或者没有议价能力,很快就做不了几次了。
一达通副社长肖锋评说:“目前订单增长不明显,呈下降趋势,中小外贸企业广告主展望未来的景气状况。”
汇率与对外贸易的冲突
海关总署发言人郑跃声指出,除外需硬伤外,进出口下滑的原因还包括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贸易摩擦加剧、工业增长疲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多方面。
在商务部最近比较要点联系的1000多家问卷调查中,有26.8%的公司出现了出口损失。 公司认为,反映近期出口形势不佳,人民币升值和外需不振是制约出口的两个主要因素,多达73.4%的公司认为疲软的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自6月以来,一直在6.12-6.1350区间徘徊。 过去12个月,人民币实际汇率上涨约7%,对中国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人民币的走强,外贸出口公司很受伤。 采访了很多公司,发现在高科技领域,人民币相对美元可以升值5.8的位置,在鞋包、服装、家具等以前流传的领域,如果汇率达到6线,公司就不太容易生存。
对此,资深外汇专家汤亚键表示,汇率是市场的一部分,政府不应该在这方面表现出太多的“父爱”,公司迟早会在这种高涨的情况下成长。 否则,产业调整就会变成空的语言吧。
接近“中国智造”
从5-6月的外贸数据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热钱流入”的打击,明确了中国贸易的实际情况。
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教练刘利刚预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很可能导致全年中国贸易增长率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
由于出口疲软,机构纷纷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UBS证券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说,在出口增长率下降的基础上,UBS将去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进一步下调至7.5%。 巴克莱银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下调至7.4%。
对经济增长真正做出贡献的是净出口,中国的经济增长从统计意义上来说不太依赖对外贸易。 但是,这并不表示出口部门没有发挥作用,对外经济部门维持“世界工厂”,处理就业的相当一部分等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今后国内应在相关政策方面进行调整,中国需要创新、有产业升级的出口。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还是很有诉求的。 这是因为规模大、公司多、产品种类齐全”,上海亮硕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华对记者表示。 “但是,‘中国制造’现在正在迅速发展为新时代,需要逐渐接近中国制造。 光靠体力是不行的。 正是使用头脑的产品才有价值。 ”
标题:“外需不足成硬伤 中海外贸全球性风险仍值得警惕”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