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中资银行广告成了伦敦地铁的风景。
2007—年第一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情况数据来源: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根据公开资料进行整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工商银行国际化的迅速发展,针对数据源,商务部网站和中国工商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各年报
中资银行国际化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了。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给中资银行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资公司在海外的快速发展势头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推动着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的转型和快速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变革机遇
本月,中英两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200亿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月,澳大利亚也与中国签署了货币直接互换协议。
近年来,人民币相关业务创新活跃,离岸人民币市场高速发展,产品种类和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人民币直接兑换外币的范围不断扩大。 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中资银行的海外运营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为中资银行实现海外业务转型、提高盈利能力开辟了新的空区间。 作为人民币外流和回流的重要载体,中资银行依靠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发挥比较特点,在全球金融监管的新框架下培育新的竞争力。
中资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市场、政策和监管环境,与顾客个性化的诉求相比较,提供专业化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 以贸易融资为基础,中资银行创新了人民币汇付、人民币协议支付、跨境组合产品等多种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比较有效地满足了中资公司的融资诉求和风险管理诉求。
据年中报报道,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中国交通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行情、资金、股吧、问诊)等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和净利润增长率均大幅高于国内水平 各国有银行的海外新建机构和并购步伐这几年明显加快,其他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也加入了国际化的行列。
随着中国银行和工业银行相继成为海外人民币清算银行,他们有实力为金融机构的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 除经常项目外,人民币跨境投资也进一步丰富了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种类。
在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上,工商银行成为香港首个中资离岸人民币期货交易的市场商,中银香港成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市场庄家,顺应了人民币衍生工具未来的快速发展趋势。
从人民币国际化回流机制看,中资银行参与自主债务业务,多次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点心债”和人民币可转让存款证。 另外,中资银行积极参与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作为境外机构投资国内银行间债市。
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继续,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将逐渐展开,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 rqfii )和合格境外投资者) qdii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工作将面临更广阔的前景。
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现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甚至储备货币的转换,人民币的适用范围需要从周边扩大到地区,最终扩大到全球。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同样的产品需要进一步创新,中资银行越来越需要推出适合市场诉求的人民币资产和业务模式。
从国际经验看,资本项下的人民币业务创新比经常项下具有更大的活力和潜力。 香港、新加坡、伦敦、卢森堡等离岸人民币交易活跃的市场基础设施齐全,监管制度放松,为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资本项目的开放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中资银行国际化扫除许多障碍。 例如,卢森堡在民营银行和财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制度特点,其金融市场对欧洲乃至全球高净值客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人民币对境外个人投资者开放,未来人民币资产可能成为其组合投资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中资银行的全球布局不应局限于境外网点数量、境外员工数量、境外资产规模,而应着眼于全球市场、全球资源,依托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转变业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
标题:“中资行国外业务单一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