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2字,读完约4分钟

据中国之声《中广信息》报道,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务派遣”这一群体逐渐存在并有扩大的趋势。 劳务派遣在一些机构被滥用,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突出。 现在,劳务派遣又换上了“借用”、“承包”的新大衣。

“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据报道,全年全国公司员工中劳务派遣人数达3700万人,每10人中就有1.3人是劳务派遣员工。 加上机关事业单位的派遣人员,总人数约为4200万人。 济南的刘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媒体工作者,报道人们生态的背后,也不能面对自己的身份——劳务派遣工。 说到“同工同酬”,既有向往,也有吐槽不断。

“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刘先生:比如说,员工的工资是我们劳务派遣员工的1-2倍,我们的工资在2000左右,而且绩效工资也在1200左右,基本工资只有800。 一个编制员工的工资可能在4000到5000左右,其实我们和编制员工的人数基本一样,而且像过年过节一样划分的待遇也不一样。 一个编制员工可以发两桶油,但我们只发一桶油

“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刘先生说,他所在公司的劳务派遣员工人数达到了70%。 在呼唤“同工同酬”的背后,有些单位只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即使基本工资相同,福利和奖金的巨大差异也会形成派遣劳动者和正式员工的差距。

刘先生:我们公司的劳务派遣员工也不少。 可以达到总人数的70%以上。 编制人员越来越少,劳务派遣人员也越来越多。 现在被采用的几乎都是以劳务派遣的形式签订劳务合同的人。 实际上,在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这些员工真的有点职场归属感吧。

“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律师时福茂表示,劳务派遣员工从农民工、下岗工人、城镇失业人员等文化素质低下的人群逐渐成长为高学历、高收入人群。 目前,电信、石油、银行、媒体等领域劳务派遣现象突出。 一家公司的劳务派遣披着“借用”、“承包”的新外衣。

“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时福茂“可能不是劳务派遣,而是采用承包的形式。 既然是劳务派遣的劳动者,就必须和本公司的员工同工同酬。 我用承包的形式。 是另一家公司。 我不是派遣工。 我是劳务承包和主机之类的。 我们在案发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那不叫派遣,但以别的形式回避了这个派遣的名称。 实际上还是变态派遣。

“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租赁,据报道,“劳务派遣在一些机构被滥用,损害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突出。 ”。 劳务派遣劳动者权益受损,同工同酬未实现的;。 劳动者如何维护权利?

劳动派遣在一些公司被滥用,许多劳务派遣员工并不从事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五分之二的劳务派遣工作人员在公司工作6年以上,有些公司的劳务派遣工作人员超过了员工总数的70%以上。 劳务派遣员工的权益受到损害,如何维护权利? 中华总工会法律事业部副部长谢良敏做了如下发言。

“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谢敏:首先,找公司的工会,公司的工会可以帮你调整一下。 如果公司没有工会的话,可以向你地区的工会反映。 调解不成的时候,可以委托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劳动仲裁。 如果仲裁不成功,也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通过正当的司法程序处理这个问题。

“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时福茂建议,应加大公司对“同工不同酬”的调查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时福茂:我们的工人之所以支付与该工人不同的报酬,是因为他们聘用派遣的目的是为了节约价格。 发生同工不同酬的,未受到相应处罚。 因此,在下一步中,在没有同工同酬的情况下,应该补偿这些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差额,同时进行罚款和一定期间内聘用劳务派遣等行政处罚。

标题:“劳务派遣披上借调、承包新外衣 专家:加强查处”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