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35字,读完约14分钟

短短几天内,银行间市场的缺钱效应深入到了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 目前的银行间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吸金黑洞,在高企不降的shibor利率的诱惑下,各路资金纷纷寻求对冲机会,股市、债市、甚至基金市场等都在经历着大失血过多的考验。 而且,面对缺钱的逼宫,央行的“冷眼相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震撼力。 这被解释为中国经济在尝试如同削骨一样的自救。 金融危机以来的事实表明,用“印钞”处理增长问题已经不可能,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越来越多的内生能源……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钱荒发酵银行间市场将成为吸收黄金的黑洞

资本市场全线暴跌

受银行间市场缺钱的影响,大量资金涌向银行间市场进行对冲,导致国内资本市场全线下跌。

a股市场成为此次资金短缺影响严重的灾区,仅三天的交易日,上海综合指数就相继突破2100点和2000点两大关口。 昨天更是上演了黑色星期一,创下年内最大跌幅。 洞穴通过2000点报1963.23点,下跌5.30%,市场信心降至冰点。

债市的安全性也成为空谈,仅次于股市的第二大重灾区,沪深交易所上市债券、银行间债券、国债、地方债等主要债市全线下挫,其中可转换品种下跌尤为惨烈。 上海证券交易所多项可转换债务下跌4%以上,其中国投可转换债务更是暴跌5.83%,同事可转换债务暴跌4.45%。 深交所债券下跌更惨,06鲁能债券下跌8.27%,海直转债下跌6.3%。 连国债的品种都下跌了2%以上。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大宗商品也几乎全线暴跌,跌幅一般超过2%。 以前期交易的品种为例,最惨的橡胶在明年5月的长期合同中下跌3.52%,螺纹钢7月的交割在上个月合同中下跌3.03%,另外,铜、银等贵金属合同中一般也下跌2%以上。 根据拆解预期,银行间市场利率高的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期货市场暴跌主要是缺钱后市场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 但是,从昨日期货市场的成交量来看,银行间市场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资金仍形成较大的吸金压力,各品种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有所减少。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不可否认,资金撤出股市、债市乃至市场,向银行间市场转移是导致国内资本市场全线受挫的首要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方资金前来援助,昨天上海银行间市场在夜间拆借shibor利率持续大幅下跌,但仍居高位。 昨天,夜间折价shibor利率再次超过200个基点,降至6.4890%; 7天、14天、1个月的包租shibor依然在7%以上。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基金的回购压力急剧增加

银行间利率暴涨,固定收益类品种瞬间变成“鸡肋”,基金企业的回购压力同时加大。 昨天,上海基金企业营销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在基金领域,很多基金企业已经进行了回购,其中一些基金几乎创下了‘一天’的回购量”。 以上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说:“货币基金收益率在3.5%左右,隔夜和一周拆借利率均上升至10%,这样大的利差足以让机构赎回货币基金借钱给银行。”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许多货物基金经理只能忍痛出售手中的短期融资券。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拆除师宋楠表示,大部分资金将有动力从货币基金回购资金,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投向拆借和回购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对货币基金来说,集中、超出预期的大规模回购,货基必须被动卖券以应对回购。 另外,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基金企业基金经理对北京商报记者说。 “最近连卖短融合都变得相当困难,大家资金都很紧张,谁也承担不起。 ”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基金企业此时抛售券的行为无异于兑现浮亏,这也将提高货币基金的背离度。 日前,天治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该企业下的天治天利货币(爱基、纯、信息) )基金背离率达到-0.5% )。 对此,天治基金解释说,这是因为债市收益率大幅上升。 据一位基金分解师称,货币基金出现负增长意味着其产品产生了巨大损失。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除了相关基金的偏离度外,基金万部的每日收益也是反映基金是否抛售所持债券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天相投区统计,上周三货币基金最低万部日收益为0.16144元,周四降至0.1371元,周五直接降至0.0121元。 对此,上述基金拆资师表示,目前货币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3.5%,即货币基金平均万部日收益约为1元,正常持有债券日收益为0.8元左右。 这种1万份的每日利润在0.01元左右,证明了货币基金以赤字出售了大量债券。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夜间贴现利率以前很高,但现在各基金企业到处借钱。 现在不仅银行缺钱,基金也是。 现在必须回收一些资金。 熬过它再看,”上海前一家固定收益规模较大的基金企业的内幕说。

幸运的是,就像银行的财富技术商品收益上升一样,流动性高的商品基础收益也上升了。 对此,这些基金企业的内幕解释称,银行间利率较高,有钱的基金参加协议存款、短融和回购将获得较高的收益。

债券发行频繁

在“缺钱”的紧迫情况下,连“一票难求”的国债都遭到冷遇。 不仅如此,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务也遭到冷遇,一蹶不振,甚至在发行前突然中止。

昨天,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取消原定今天在央行债券发行系统第二次增发的年第23-26期浮动利率金融债务发行,后续发行计划另行公告。 国家开发银行原定的第23-26期利息浮动债务期限分别为3年、5年、7年和10年,利率基准均为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本次4期债券分别增发40亿元、40亿元、60亿元、60亿元以下,最终以实际中标量为基准发行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国开行没有证明取消的理由。 但是,必须与前几天的债券投标联系起来。 进入6月以来,国内市场资金持续失衡,一级市场新发行的债券在拍卖时首次出现认购倍率过低、罕见的部分投标现象。 6月14日,财政部计划发行150亿元账面式国债,但招标结束后,实际发行的仅为95.3亿元。 迄今为止,中国农业快速发展银行招标发行的6个月期债券也未能募集到。 该期债券计划发行200亿元,实际发行仅为115亿元。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过去,如果赶不上6月的期末因素,特别是国债出现了“争夺”的状况,但由于季节性因素、外汇占有率下降、半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到期这一大因素造成的资金短缺,债市也暂时遭遇了“霜冻期”。

银行的理财收益为年内最高

随着6月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加大,放贷越来越难,理财产品成为银行集资的主要手段。 上周以来,许多银行推出财科技商品预期收益均超过6%。 招商银行(行情、资金、股票吧、问诊)还推出了“30天期限,100万元起,年化收益率12%”的高价理财产品。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据一位市民称,前几天,购买了预期收益率为4.8%的理财产品,觉得很便宜,但没想到这几天,同样的理财产品上升到了5.2%。 实际上,目前5%左右的理财产品已经是很低的收益率。 据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中信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而华夏银行) )行情、资金、股吧、问诊)近日特别追加了72天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6.6%-7%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对此,国泰君安银行拆行师邱冠华表示,目前高收益越来越多,可能源于商业银行应对月末流动性紧张的前瞻性行为。 其实,6月对银行来说可以说是“中考”的一个月。 银行除了月初向央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外,月末还将迎来监管部门75%的贷款存款比监管红线。 在银行存款难以提取的情况下,高利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储蓄已成为银行“抢钱”的惯用手段。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除了滥发高收益的财富科技商品外,许多银行还全力参加“抢夺战”。 据一家股份制银行称,存10万元一年,不仅利率会上升,还能送4袋10斤装的大米。 再者,银行通过从存款中返还现金的方法吸引顾客,每存1万元就可以返还几十元不同的现金,也有银行的顾客管理者为顾客结算转账和出租车费的情况。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不放水,坚决不放水! 这是央行对这次缺钱的一贯态度。 根据高层的一系列动作,央行正试图摆脱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增长货币扩张的依赖。 但是,从短期来看,这种自助方法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

钱荒背后的中国经济正在尝试削骨疗伤

中央银行坚决强调“不放水”

银行间市场的“大旱”已经持续了20天,在金融机构紧急寻求资金的过程中,此前充当“灭火员”的央行突然没有表示任何意图。 昨天,央行进一步发出通知,目前我国银行系统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要求商业银行自行管理流动性。 业内人士认为,这相当于央行表明角度,坚决“不放水”。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自缺钱大规模爆发以来,这并不是央行首次“不放水”来缓解市场饥渴。

央行将统筹兼顾各金融机构流动性和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配置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常规贷款、票据融资等配置结构和投入进度,支持货币信贷存量快速发展,不“暂时”存款等行为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银行领域的缺钱是个别机构违约的,不是系统性问题,央行有足够的能力处理这一问题。 央行之所以不愿意这样做,是不想让商业银行抱有央行兜底所有问题的期望。 如果问题扩大,央行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但预计在应对过程中会调查很多人”。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针对此次货币市场罕见的异常情况,央行不降准利率,也不愿意在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反而多次向央行求证,释放了拒绝放松的政策信号,这已成为确定无疑。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的这一举动意义深远,希望提醒金融机构“为自己”举债的目的。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从3月底的理财“8号文”,到4月央行代办债券、5月底的票据违约行为详查,监管层到昨日央行的谨慎态度,都强调了放松银行杠杆率、控制金融风险的决心。 一系列政策背后的动机是缓解银行杠杆化的幅度,特别是通过表外资产管理、表内同业资产或证券公司渠道对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等,是一家大肆进行监管套期保值的银行。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华泰证券(行情、资金、股吧、问诊(首席经济学家刘晋辉)表示,央行打压风险偏好,商业银行采取更加审慎的方法管理资产负债表,特别是意图尽量控制机构流动性不匹配的风险。 他认为,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膨胀非常剧烈,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万亿元,积累了更多风险。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顶级经济改革的决心得到强调

许多营销人员怀疑央行为什么会采取如此强硬、不负责的态度。 其背后的政策性考虑是什么?

从业界来看,中国经济告别了经济增长对货币扩张的高度依赖,有必要追求积极的内生增长,采取了刮骨式的自助方式。 央行面对缺钱,向市场释放的就是这个信号。

分析师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是货币扩张和财政刺激,这种方式给gdp带来了短期繁荣,但这只是表面和短期的,过度的货币扩张逐渐引发了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更重要的是,财政刺激的负面效应更加可怕,由此引发的中央和地方债务高企将极大地制约政府在应对未来经济变局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局面表明,过去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央行也在吸取这个教训,试图改变中国经济依赖货币扩张的不利局面。 ”。该分解的人说。

关于这几个,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的一系列表现中找到证据支持并不容易。 6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建议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充分增加库存,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这也是一个多月来李克强第三次提到库存资金问题。 在此之前,5月13日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换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库存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正在增加。 要实现今年快速发展的目标,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之间不大,必须依赖市场机制”。 6月8日主持环渤海省经济实务座谈会时,李克强二度要求“通过激活货币信用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短期增长可能会受到压力[/s2/]

既然削骨疗伤,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这些代价包括资本市场的进一步下跌,当然也包括宏观经济的短期不适。

星展银行执行董事、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说,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帮助政府纠正经济结构性问题,使银行领域更健康、更迅速地发展。 当然,市场普遍担心会引起经济放缓和失控。 但重要的是,不要草率下结论,而是要统筹兼顾。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从长远来看,中国新的领导集团希望以短期经济增长换取更长时间健康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行经济结构改革一般很困难。 这不仅会带来不确定性,也会引起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恐惧,因此应该鼓励大胆尝试结构改革。 ”梁兆基确实说。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根据目前的种种迹象评估,金融改革应该会明显加快。 国内利率自由化有可能进一步突破,存款保险制度的引入也已经摆在柜台上。 在汇率体系改革方面,央行正在考虑近期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每日走势。 如果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落后于政策和市场快速发展的速度,金融改革中的系统性风险肯定会形成,或者绑架金融改革继续原地踏步。 这也是为什么要为未来几年的金融改革铺路和躲在央行这次行动后面的另一个原因。 ”。 朱海斌要拆得更深。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货币政策中强调了“以好的增量利用库存”的慷慨大方,朱海斌认为,接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暴涨是否会带动贷款利率水平的提高。 贷款利率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政策实际上会收紧,对疲软的实体经济形成更大的压力。 而且,货币市场的不稳定,可能是未来几年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另外,从银行的信用投入来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也不乐观。 预计今年上半年信贷投入总额将超过5.20万亿元,但2009年金融危机救市之际,银行一年发放的9.20万亿元信贷一直被认为是天花板。 因为,这个下半年银行给实体经济输血的能力将比上半年大幅下降。 这对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绝非好消息。

“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进入8月后,即使资金不足有所缓和,商业银行也必须吸取这次资金不足的教训,大幅收紧银根是必然的。 ”上述分解者说。

标题:“中国经济欲摆脱“印钞”依靠 改革决心凸显”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