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6字,读完约4分钟
许多专家在出席15日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中期)时认为,加快各行业改革是打破当前宏观经济困境的关键,下半年要大力推进城镇化改革、金融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
根据当天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解预测报告(以下报告),年gdp增长率将达到8.1%。 cpi增长率达到2.9%,年末ppi困境可以缓解; m1增长率或13.6%,m2增长率为15.5%。
下半年货币政策材料稳定
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意想不到的下滑,各种因素决定了全年为“弱复苏”年。 因此,现阶段“稳定投资”仍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核心,提高投资信心,启动民间投资具有战术意义。 在促进民间投资总量恢复方面,要有意识地促进民间投资结构上的变化。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对gdp的投资贡献率罕见下降,从原来的50.4%降至30.3%。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如果基础设施投资没有新的大规模开工,新的投资项目不能持续下去,房地产投资不能稳定上升,经济恢复就不太可能持续。 期待政府扩大投资空之间已经变小了。 关键是如何动员民间投资。 ”。
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和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认为,目前经济复苏的根源在于占我国投资主体60%-70%的民营经济没有行动。 未来应该通过释放投资者的积极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报告指出,短期内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考虑整体减税,适度出台新的支出政策。 “国五条”的细化和落实不能统一,必须根据地区差异采取对照性的政策措施。
许多专家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加强资本流动监测,逐步出台中期缓解中国面临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
生产要素必须市场化改革
报告认为,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从短期的“稳定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等目标转向中期的“促进改革、抑制风险、结构调整”,未来的改革思路将归纳为“开放统一的大市场、有限有为的小政府、广泛低度的大福利” 要发出能全面解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首创大福利”的新改革信号,营造氛围,及时出台重大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计划与方案,对引发人们对当前改革的期待至关重要。 特别是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开放市场准入,鼓励竞争,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以产权、合同、竞争为基础的市场,尊重公司精神,提高民间创新等。
王一鸣认为,改革在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经济行业的改革是将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 目前的关键是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资源型产品等。 一是我国城乡土地还是双轨制,农村土地要通过改革流转,建立土地交易市场,严格用途管制。 二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是贷款利率放宽,其次是存款利率放宽,金融业准入门槛逐渐放开。 “改革要成功,就需要政府的变革。 ”
国家新闻中心宏观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直言:“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剩下的时间窗口永远打不开,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改革和转型其实非常紧迫。”
他以能源行业为例,金融危机之前中东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能源价格最低的地方,5年后世界能源价格最低的地方已经在北美,包括天然气、页岩气等,美国的价格是中国的四分之一,汽油 “美国这几年能源对外依存度在下降。 因为他们提出了能源自给,能源独立战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用清洁能源代替煤炭。 现在,美国甚至开始出口自己的煤炭。 美国的这一变化很快就对我国重工业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去年开始我国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明显下降 ”
标题:“报告预计今年GDP增速将达8.1%”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