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0字,读完约4分钟

导游词:审计署公布了36个地方政府债务评估结果,部分地区土地收入增长率下降,偿债压力加大。 6月11日经济之声评论:以新债还旧债,地方债务变相融资应抑制

经济之声《中广财经评论》称,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性债务鉴定结果显示,近年来,各地根据国务院部署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加强新一轮债务管理,规范融资平台企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一是债务规模增长较快。 分析部分地区债务规模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增长下降,二是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债务规模增长较快,三是部分收钱地区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变相融资现象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家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加强和银行对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企业融资投入的紧张,逐渐出现了地方采取各种手段举债融资的现象。 从年到年,有6个省和7个省会城市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财富科技商品发行等方式融资1090亿元。 12个省会城市本级和1个省本级按照建设-移交和垫款施工方法实施196个建设项目,形成政府性债务1060亿元; 3个省和3个省会城市的部分单位违规筹集30亿元,共计2180亿元。

“地方政府借新债偿旧债 评:应确定主体加强管理”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表示,这些融资方法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融资价格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存在新的风险。

三是融资平台退出监管不到位。

此次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本级城市中,11个省和13个省会城市的年债务规模比去年有所增加,其中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的债务增长率超过20%。 省会的一些城市还债能力不足,只能通过借新债来还债。 这会带来什么风险? 经济声音特约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此进行了评论。

“地方政府借新债偿旧债 评:应确定主体加强管理”

赵锡军(借新债还旧债最重要的风险是流动性风险。 如果新债务出现问题,不能借贷,旧债务无法偿还,就会发生不履行债务,一系列资金链断裂,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借新债偿还旧债可以看作是债务恶化的标志。 从原项目的风险变成了流动性的风险,风险增加了。

审计报告显示,部分地方以土地转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但土地转让收入增长率下降,偿债压力增大。 过去,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向地方投放融资平台注入土地资源来获得银行贷款,但土地财政模式一旦遭遇房地产市场波动,会对地方政府的还款产生什么影响?

“地方政府借新债偿旧债 评:应确定主体加强管理”

赵锡军:这是很多地方政府使用的模式,用土地出让金的收入进行地方经济建设。 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已经开工的项目、投资就会出现资金不足。 如果这个差距没有填补,项目就无法继续。 目前政府面临的债务困境主要与土地财政有关,但也与投资、项目、建设扩大的冲动有密切关系。

“地方政府借新债偿旧债 评:应确定主体加强管理”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债务规模增长较快、部分地区和领域债务风险突出、部分地方变相融资问题突出、部分地方违约担保、违约融资、债务资金闲置问题。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问题,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督,切实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什么是最有效的措施?

“地方政府借新债偿旧债 评:应确定主体加强管理”

赵锡军(最直接的措施是确定债务主体,便于债务对口,地方政府代表集中借款。 招聘时,可以更好地管理,以免随便借、随便借、看不见、不规范的借。 另外,招聘时也不会引起资金浪费、闲置等问题。 寻租、采纳、返还的管理,必须形成确定规范的模式,避免产生许多问题。 当然最根本的是确定地方政府的职责和产权。

标题:“地方政府借新债偿旧债 评:应确定主体加强管理”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