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5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8月1日,“火车城”底特律负债超过180亿美元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后,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备受各方关注。 国家审计局日前暂停对所有项目组织的培训,相关审计员于8月1日进入全部考核点,开始对各省市政府债务进行审计。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等专家8月1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地方形成的政府债务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实物资产。 这与陷入欧洲都柏林危机的国家为了偿还旧债而借款的情况明显不同。
另外,除了财政收入的现金流,中国地方政府还拥有大量资产。 也就是说,像底特律这样的“城市破产”意味着在中国不太可能发生。
近年来,除了“过分依赖投资”的“经济不均衡说”之外,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为首要文案的“风险积累论”也是西方机构歌颂中国的首要理由。
“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负债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宋立指出,中国的地方债务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形成的资产将连续几代受益,现代财政收入肯定无法支撑。
宋先生指出,根据国际经验,发行地方债和平台债券是较好的应对途径,但由于我国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的限制,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增多,形成了目前的政府债务问题。
但宋先生认为,目前的问题不足以表达“危机”。 他解释说债务危机是针对偿还性问题的。 但是,与因“人口锐减、公司撤出导致税收减少”而最终破产的底特律相比,中国地方政府的清偿能力明显不同。
他强调说,即使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这几年明显下降,但他们手中有大量资产和许多国企,其面临的越来越多的是逾期的财务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地方债务风险的关键是为地方政府提供债务渠道,以免短期内陷入流动性问题。
对此,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也持相同角度。 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时间的融资渠道,其最佳途径是借钱而不是向银行贷款。
他表示,目前沿海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尝试以发债的形式集资,在这种方式下,地方债务更透明,风险也更容易控制。 对于已经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家底。
事实上,去年,审计局首次组织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审计。 据审计,截至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无政府性债务外,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
年至年审计署还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年以来的政府性债务变化情况进行了“抽查”。 根据审计,两年间,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
王一鸣表示,审计局将组织本番组织全国审计机构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明确库存债务规模。 在了解房屋情况的基础上,相关方面需要对库存债务进行相应的分类处理。
他说,有偿债能力的平台是规范的,可以继续运行。 关于没有偿还能力的债务,如果本来应该由财政承担的话,需要政府有条件地接管。 王一鸣表示,在这几年投资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政府资产。 因为,地方政府可以选择转让部分资产来覆盖债务。 “这是我们与西方不同的地方”。 (完) )。
标题:“发改委专家:中国未现债务危机 不会出现“底特律””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