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1字,读完约8分钟
在“克强经济学”一系列改革思路引发争鸣之后,今年到目前为止最确定的“稳增长”信号出现了。
在《克强经济学》的一系列改革思路引起争鸣之后,今年出现了迄今为止最确定的“稳定增长”信号。 7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了对月销售额在2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暂时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3项措施。 对出口公司简化审批程序,减少行政事业性收钱,鼓励外贸综合服务公司提供服务促进出口并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和相关设施。 为此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鼓励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和发行新型债券产品。 这些措施与5年前的“4兆”投资计划相比,只能说“小而美”,但减税、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向以稳定就业、促进出口、稳定增长为目标,呈现出政策的对比性。 “稳定投资”下“稳定增长”的信号,对刚发表《年度报告》的各省来说是个好消息。 已经明确的20个省市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地方稳定投资 这次“稳定投资”带来的“稳定增长”的征兆,最近在各地召开的各省经济形势解体会上已经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3日,全国20个省发表了经济半年报。 尽管这20个省的gdp总值已经超过全国总量的94%,经济增长率依然在下跌。 《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宏观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许多省份的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 与一季度相比,河北、山东、四川、安徽、湖南、北京等10个省市环比增长率最大,其中河北下跌0.4个百分点。 在近两年的gdp统计中,各省市gdp数据之和大于全国会计之和已成为普遍现象。 国家统计局对此进行了说明。 这是因为等级计算中的重复计算的技术问题和原始数据有差异。 但是在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下跌可能意味着实际经济放缓的幅度更大。 中信建投研究部夏敏仁专题小组组长最近对江苏等省进行了调查。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下跌原因如下:第一,新时期政府提出调结构和新型城市化方案后,地方正在等待城市化方案的出台。 这是因为一些项目未投资,只投资好一点的项目,所以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没有往年火热,地方经济增长率下降。 《半年报》经济下滑的信号给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 最近,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等地相继举行了上半年经济形势拆解会,对下半年经济事业的开展进行研究。 这些会议透露的消息普遍反映出各地经济下降压力加大,大部分省份提到通过“稳定投资”实现“稳定增长”,建议将经济增长稳定和投资力度加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西部省份在7月12日举行的四川经济形势解体研讨会上,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长存在失速风险,各地各部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促进经济增长、投资力度加大、居民增收 在此之前,7月5日贵州省委召开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早、快、快保存的快速发展方针,以保证增长为主要任务。 中部、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以稳定增长、转换方式、保险点、促进投资、优越环境为下半年经济事业要点,努力实现年初明确的各项事业目标。 另一方面,湖北上半年gdp与第一季度相比持平增长。 湖北发改委7月17日多次提出,下半年“竞提质量”不动摇,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不断促进民生改善,保持经济增长率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在中部位居前列。 被称为最发达省份之一的广东上半年增长率为8.5%。 广东省统计局提出,应积极动员和吸引银行、资本市场、保险和社会等各种资本,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战术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要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今年初,许多省份的目标预定很高。 在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年区域生产总值增长率预期中,贵州以14%的预期目标“领先”全国,排名第二的是陕西预计的全省gdp增长率12.5%。 吉林、甘肃、青海、云南、重庆、天津、内蒙古、西藏、宁夏9省将地方gdp增长率设定为12%。 根据目前公布的省份成绩,要达到这些省市,下半年增速必须超过上半年。 “微刺激”发力 地方政府最近频繁来北京会见铁路总公司,是因为该企业仍有3000亿元的投资额,这也是地方争夺的原因。 7月24日,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信号拉开了铁路投资的想象空之间。 根据中国铁路总企业公布的年1~6月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上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15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5%。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69.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仅完成了年计划的约1/4。 铁道部今年将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额增加到65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额为5200亿元,都比去年有所增加。 据统计,铁路基本建设投资每亿元的钢消费量从几年前的0.32万吨上升到0.333万吨。 今年计划的基本建设投资为5200亿元,年铁路建设用钢量超过1730万吨。 中西部如果获得批准新的投资项目,将直接带动包括钢铁在内的相关领域释放过剩产能。 “支持未来投资的行业是稍弱的基础设施方面,不会导致重复投资,也不会形成铁路、地下管网、污水解决、垃圾焚烧等节能环保设施。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说。 中国7月汇丰制造业的pmi指数初始值为47.7,创11个月以来的最低。 最近,首相在省级经济形势解体会上重申增长目标仍为7.5%,对刺激政策的出台让市场充满期待。 上次以基础设施为中心的“4兆”刺激政策,是目前许多领域产能过剩的直接支撑。 市场期待刺激政策,也担心会重蹈覆辙。 记者观察到,“稳定增长”政策出台时,工业新闻化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透露,下半年将实施解决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方案和相关综合政策措施。 7月25日,工信部向地方提出了全年淘汰19个工业领域落后产能的目标。 其中钢铁领域需要淘汰炼铁277万吨、炼钢697.9万吨。 但是,这个目标与目前月增加数千吨的生产能力相比没有实质性意义。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工信部正在考虑调整钢铁领域的准入门槛,推进钢铁公司的并购重组,以消化和控制部分过剩产能。 谋求双管齐下:在建设中消耗生产能力,且抑制盲目扩张。 通过 制度改革辅助经济企业稳定复苏的想法在这次外贸出口的贸易便利化调整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便利报关办法改革方案,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收钱都是直接盈利的出口公司。 “稳定增长”的最初打击表明,政府通过寻求投资刺激与改革红利释放的平衡,仍然在重复“结构调整”的方向。 融资仍然是难点 地方为了短期内稳定增长,优先考虑投资手段,但资金从哪里来是实际问题。 “上半年地方投资遭遇资金短缺,今年融资平台贷款到期还款压力较大,很多只是投资新项目,没有钱投资新项目。 ”夏敏仁说。 公开数据显示,共计3.49万亿元的贷款将在未来3年内到期,占所有平台贷款余额的37.5%。 截至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9.3万亿元。 债务到期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还在放缓。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7.5%,增长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收入为323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低于7%的预算目标为5.5个百分点。 据说在业界,有可能影响从中央到地方的特别转移支付。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表示,今年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 夏敏仁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地方上开始了一些新项目,但由于缺钱,有些项目可能会停产或无法启动。 “预计下半年发生大规模投资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将通过债市继续支持长期投资等,对投融资体制有一点安排。 》浙商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郭磊对记者说。 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缺钱”状态,是此次三大利好因素政策中,鼓励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诱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快速发展基金的铁路融资体制改革最为瞩目。 此次提出的铁路融资体制改革,要求城际铁路、市域(郊区)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 目标是“十二五”后两年的社会资本投资铁路2000亿元。 但郭磊认为,吸引民间资本是长久以来的政策方向,但短期内贡献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也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兴起,房价和地方债务风险有可能提高。”
标题:“地方“半年报”普遍下滑 加大投资激化“钱荒”困境”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