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51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的就业形势,就像夏天的炎上一样,挑战着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

7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就业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总量矛盾依然突出,结构矛盾更为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蓝领”的员工收入不低,月薪上万元,员工对相关条件要求不高,但想应聘的大学生很少。 一家生产性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工厂技术人员等岗位的人才严重不足,“谁也不想做”。

“我想在稳定的办公室工作,但是在工厂现场工作很累。 ’王平(化名)是南京一所大学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她说只要稳定就行,工作收入次之。

造成“史上最难就业季节”的主要原因除了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外,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就业选择也引发了就业结构的严重矛盾。 “公司现在更加冷静理智,重视综合能力的考察。 但是,许多高校忽视了学生就业培训,最后学生找工作时,在心理和综合能力上存在偏差。 而且,“白领”的工作谁都想做,所以竞争必然加剧,结果造成了公司招不到好人才,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的情况。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

“就业结构矛盾加剧”

尹成基说,就业难不是大学生一份工作也找不到,而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因为这个大学生应该改变观念,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基层、微型公司、或者现代农业等。

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告诉记者,大学生现在即使想在大城市“失业”,也不想去小地方,因为双方的待遇、机会、社会保障水平等差距是根本原因,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国家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中小城市就业

标题:“就业结构矛盾加剧”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4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