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5字,读完约3分钟
第三次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决算账簿全年如约而至。 截至昨天19时,约70个中央部门公布了年度结算、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等数据,其中多数支出少于预算。 虽然在复印和详细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尚不清楚的巴士、海外研修、公务招待费等还有些看不见。
许多部门积极压缩经费
根据公布的数据,去年许多中央部委主动压缩“三公经费”是一大亮点。 这些部委中,最省钱的是体量较大的国家税务总局,相对于“三公”预算的213289.77万元,国税系统只花了205836.7万元,节约了7453.07万元的支出。
另外,年国家统计局“三公经费”财政资金结算数为11081.09万元,比预算数减少304.09万元。 商务部“三公”结算数为5274.21万元,减少351.86万元。
中国社科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志勇表示,各部委“三公经费”支出低于预期,一是中央预算执行越来越紧,二是去年禁酒令和年末八项规定,对公开费用的限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发改委超支620万元
有些部门“三公经费”超支。 以国家发改委为例,全年“三公经费”财政资金支出预算4327.74万元,决算4948.00万元,超过预算620.26万元,增长14.33%。 第一,出国费用支出3699.42万元,增长23.11%,达到74.77%; 公用车的购买和运行维护费的支出和公务招待费的支出略有下降。 该部委解释说,增长的首要原因是为了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临时提出的任务。
另外,保监会去年“三公经费”决算2800.03万元,比预算增加25.63万元。 理由是去年更新了16辆公用车,车辆购买费比预算多花了50.84万元。 但是,该部门也压缩了公共汽车的运营费和公务招待费。
无法明确说明的“三公”支出
据《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今年的中央部门结算公开副本将增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结转余额的情况,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资金收入支出余额的情况。 另外,细分公开为分项目的支出从去年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5个班增加到7个,增加了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媒体2个班。
但是,许多部门仍有很多不明朗的支出。 率先进行结算的中国气象局销毁并处置了22辆达到销毁条件的公务用车,相应更新,更新了购买支出286.07万元。 其3277个预算单位的公用车保有量为4614辆。 公共汽车的购买和运行费用达到了预算的98.65%,略有削减。 但是,根据年气象局的决算,同样是3277个预算单位,公用车保有量为3380辆。 气象局没有证明这浪费的1000多辆车是从哪里来的。 另外,商务部全年出国费用比上年减少800万元以上,但其中仅一列贸易促进、出国培训和业务调查等支出就达到1367万元以上,超过了出国费用总额的1/4,但没有任何证明。
报告中也有不少在支出总额上看不到支出方向的公务招待费。 一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确定更值得怀疑。 例如司法部每年的公务招待费为112.84万元,但不包括115万元的外事招待费。
“迄今为止,各部门发布了《三公经费》,但尚未贯彻、细化。 完全不知道具体的钱是怎么花的,花在哪里。 只有继续细分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 只有这样公开才有意义,”杨志勇说。
标题:“多数部委“三公”支出低于预算”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