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3字,读完约3分钟
【导言】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日前在全国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合理保持全年货币信贷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要“两个以上”实现微型企业金融贷款增长率和增长率,“金融部门在优化信贷结构中转移信贷资源”
虽然多年来一直呼吁支持微型公司融资,但国务院特别召开会议的情况,迄今为止并不多见。 作为经济系统“毛细血管”的微型公司,在当前经济下行期,融资状况到底如何? 经济之声记者赴我国微型公司最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调查,带来《微型公司融资现状调查》系列报道第一篇:“正在发生变化”。
中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记者王浩)在浙江,99%以上的公司为微型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浙江微型公司的状况可以看作是中国微型公司快速发展趋势的先行指标。 在浙江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公司目前的状况很困难”。 这种情况也从银行贷款中反映出来,由浙江某股票银行的人介绍。
银行家:目前经济形势不好,涉及面广,公司赚的钱还在走出去。 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贷款的有效诉求,一是还款多,贷款顾客还不起。 二是结构更不合理。 增量第一是银行间市场,实体经济不贷款,银行自己玩。
在江苏采访中,恰逢农信社改革10周年座谈会在南京召开。 在会场上,记者会见了山东农信社理事长宋文瑄。 他在谈到小型微型公司的迅速发展境遇时,也不能容忍山东的情况不乐观。 根据农信社对库存客户的资金诉求调查,中小微型公司中,表示没有新的贷款资金诉求的公司为24%,比去年上升9.8个百分点。
宋文瑄:上半年的信用诉求比较不热烈,我认为这是经济转型的表现。 从经济结构来说,山东省在这方面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 因为山东省的经济结构一直偏重,而且是能源类。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后,由于公司扩大再生产的冲动开始略有放缓,他诉诸越来越多的贷款变得更加谨慎。
一方面是银行放贷,另一方面,真正有诉求的微型公司面临融资难,这些公司大多分布在高科技、文化创意、三农等国家大力支持的行业。
总部设在杭州的浙江省科技企业是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在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公司订单大幅增加,但由于缺乏抵押,经常被银行拒绝。 企业董事长林永辉对此印象深刻。
林永辉:关于贷款,我们本来和四大银行都有联系,但我们是小微型公司。 他们很快就会交给你上亿。 条件是你有什么可以抵押的东西。 所有这样的矛盾都来了。 像我们企业一样,除了这1000万以上的办公楼以外,其他都不能抵押,但其实应收账款也是实际存在的,企业发展迅速也是非常好的。
在经济衰退时期,面对中小企业的困境和信用诉求的降低,银行的放贷压力也逐渐增大。 据悉,在采访时,许多银行已经开始反思过去“大企业”的盈利模式,改变以往“居高不下”的态度,自主创新产品,贴近中小企业,积极创造较为有效的信用供给。 银行的这种变化,现在在中央要求金融支援的实体经济的引导下,显得特别和谐。
在宏观经济紧缩的大背景下,对传统大项目的投资将会少很多。 随之,银行要想手中的资金留不住手,就必须进行转换。 虽然越来越多的向微型公司融资,但这需要银行认真对比微型公司客户的诉求进行创新。
标题:“《小微公司融资现状调查》之《改变正在发生》”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