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8字,读完约5分钟
核心提示
■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6%
■上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5%,由下跌转为增加
■上半年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为1107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比去年同期下跌1.7个百分点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0.3%,比去年同期增长3.7个百分点
备受瞩目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于15日“出炉”。 增速适度下滑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调整结构所必需的。 在环境艰难复杂、增速持续的下行背景下,目前中国经济如何守住底线?
第一个指标仍然处于合理的区间
初步计算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比去年同期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速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
迄今为止,除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反弹外,从去年第一季度到去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第七个季度下跌。 持续的下跌引起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增长率降幅小,首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国务院信息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已经连续5个季度运行7.4%至7.9%的区间,就业基本稳定。
实际上,“十二五”计划提出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目标为7%,今年政府实务报告提出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目标为7.5%,上半年的增长率仍在预期的合理空之间。
每半年公布一次后,a股转为此前几天的下跌趋势。 当天早上,上证综合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1.46%,深证成指上涨2.37%。
在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且结构调整稳定的情况下前进。 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高2.3个百分点,全国每gdp能耗比去年同期减少3.4%。
必须警惕和防止经济失速的风险
虽然没有必要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或恐慌,但悲观的期待也确实不会在空中发生。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的累积确实值得警惕和防范。
“天气严寒”,这是浙江义乌标点符号进出口有限企业总经理丁胜光对公司经营形势的感受。 这家外贸企业上半年欧美、中东的业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成以上。 “据美国客人介绍,超市的袜子本来是一打一打包装的,但逐渐开始一打包装。 现在连两双一包都卖不出去。 这是危险信号,最冷的时期可能还没到。 ”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指出,许多中小企业对经济预期不足是最令人担忧的。
处于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许多复杂困难的局面。 支撑着条件和外部市场的一些变化,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公司经营困难加大,以前流传下来的投资驱动模式难以持续发力; 房地产调控处于胶着期,部分一线城市限制购买汽车,费用升级遭遇“肠梗阻”。
“增长率跌幅不大,但趋势一直在下降。 为了逆转这一趋势,现在就必须做好政策和项目储备,增速接近底部,随时可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造福人民,但上半年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速明显下跌,人们一般都觉得钱包里塞满了。 为了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中国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 刘树成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有一定的空区间,可以努力使经济运行从“弱恢复”进入“适度恢复”的态势。
内需依然巨大空,但光靠政策不能采取“大水泛滥”的方法。 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研究部署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内容消费,激发国内较为有效的诉求,明确了新思路。 这次扩大内需的线索更加精准,更好地观察和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结构调整,一举多得。
通过调整结构促进改革守住增速第一线
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可以大致分为短期经济增长率问题、中长期结构调整问题和背后深刻的改革深化问题三大类。 这三类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李克强总理近日强调,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以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阶段,统筹推进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改革十分重要。
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不仅不可忽视,而且更应受到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调整结构,促进改革是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底线。
“既然付出了增速下滑的代价,结构调整就一定要有成果。 ’刘伟警告说,现在宁可遭受痛苦,也要淘汰落后的公司和生产能力,解决困扰多年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公司和政府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不是期待意想不到的利益,而是必须认真决定升级换代。
经济增长率与河流水位相同,一旦水位下降,出现岩礁的经济增长率下降,长期以来潜在的体制机制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在m2结余接近gdp两倍的背景下,银行“缺钱”依然显现,充分暴露出银行系统资金配置扭曲的体制问题。 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土地财政”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突出。 雾霾、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频发,如何治理高能高污染领域的未来成为难题……
改革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 4月至6月,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共取消和下放165个行政审批项目等若干事项,强调要以政府自身改革推进各项改革。 之后,为支持金融调整经济结构、搞活财政存量资金安排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制约。
“中国经济后期的动向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美。 ”盛来运说。
总公司记者刘铮刘敏王希
(据总公司北京7月15日电) )。
标题:“中国经济怎样守住增速底线(图)”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