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1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昨天( 7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解体》(以下简称“形势解体”),目前经济下降压力较大,工业增长率较去年同期回落,但工业结构变重,工业能耗、高能耗、高能耗 地方数据和国家数据有很大差异,地方减排形势普遍良好。
对此,一位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由于对地方数据缺乏论证、核实的方法,地方统计部门的“自主性”很强,近年来,每年地方数据和国家数据存在数亿吨标准煤的差距。
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各地区年1-5月节能目标实现情况晴雨表》,通过分析各地区节能形势,对照各地“十二五”后三年的年均节能任务,1-5月,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贵州警报等级为2级,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术室主任俞海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地区石化、煤炭等资源丰富,自身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动,结合了快速发展的冲动和资源,因此将能源消耗量较高的产业和领域
《形势分析》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未来几年许多东部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有些地方在保证增长的压力下,引进投资时不严格把关,制定了优惠政策,引进了高能耗、高排放项目。 1-5月,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的工业能源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6.58%,远远超过东部地区的2.3%和中部地区的0.63%。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快速发展研究社团主任周宏春告诉记者,目前新的煤炭燃气、煤化工等能耗高的项目,大部分在西部地区。 他解释说:“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压力大,是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结构的原因,而地方也是能源出口地,因此会加大节能压力。”
地方和国家的数据不联系/
国家发改委表示,统计数据地方与国家之间缺乏联系严重影响了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
《形势分解》指出,“十二五”前两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5.5%,仅为“十二五”节能目标实现率的32.7%,落后于“十二五”实现率要求7.3个百分点。 但地方数据显示,各地区加权平均gdp能耗累计下降7.7%,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达到“十二五”进度46.0%,超过“十二五”进度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3.3个百分点。 地方和国家节能目标实现严重脱节,地方形势大好,国家压力大。 今年一季度,各地区加权平均单位gdp能耗比去年同期减少4.7%,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扩大。
然后,今年6月底,发改委召开了节能减排形势拆解会,询问河北、山西、辽宁、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甘肃等10个地区的情况,发现这10个地区1~5月规模以上的工业能耗约占全国的一半。 据介绍,这些地方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去年同期减少,降幅较大,这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能耗上升的情况不一致。
“长期以来,我们在能源统计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地方消耗了多少能源,这是目前尚不清楚的事件。 》中国能源网首席发言人韩晓平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
他认为,这些能源消耗量统计问题是煤炭燃烧最重要的反应,与油、电相比,煤炭消耗量统计造假较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能源以燃煤为主,其消费量巨大,统计难度也很高。 而油、电等供应企业的广告主如果是国有企业,则比较集中,统计比较简单,但煤矿公司比较分散; 另一方面,煤炭种类不同,热量也不同,统计多而复杂,很困难。
很难解决“不同”的问题/
地方数据和国家数据存在差异的问题并非首次。 一位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通常在能源消费统计方面,地方数据与国家数据存在数亿吨标准煤之差,这一问题一直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地方和国家统计数据的差距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聪解释说,主要是由于统计做法的不同,地方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计算,例如汇总了各领域公司的能耗量,得出了最终的数据。 国家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计算。 也就是说,从生产量和进口量中减去增加的库存量,从而计算出能源消耗的总数。
这些人士表示,国家对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很难进行监管,目前没有验证、反算各地统计数据是否合理的好方法。
由于统计监管上的种种局限,地方政府从地方经济和自身绩效考虑,“三点统计七点推算”的现象屡见不鲜,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在工业公司统计中作假的事情曾被国家统计局曝光。
业内人士表示,处理节能减排统计数据上的虚假行为,应当通过立法予以严惩,以行政手段规范统计人员的行为。 但是,如果没有更有效的验证和数据检查的做法,还是很难消除“差异”。
标题:“发改委:地方和国家能耗数据不衔接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