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6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安徽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该工程总投资56.0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4.14亿元,是安徽省迄今实施的最大单项水利工程,年国务院明确开展的进一步治理淮河事业全面启动

7月限股解禁的市值突破7000亿元,创下两年半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据水利部网站7月1日发文报道,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组织制定了《进一步治淮方案》,并于近期印发,用于指导淮河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对策。

《实施方案》中确定了淮河行蓄水区调整建设、所需平原低洼地整治、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上游防洪水库、淮河行蓄水区和淮河干流滩涂居民搬迁、流域治理能力建设等工程建设文案。 另外,确定了各项目的先期项目规划,对项目实施规划提出了意见,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是淮河进一步治理的第一期,“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了淮河进一步治理的第三十八项首要任务。

“历年污染成心病 60亿推进淮河全面整治”

多年污染引起的心脏病

支撑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自1978年以来发生了多次重大污染事故。 1989年,1亿1250万立方米的污水通过蚌埠门泄漏,形成60公里的污水带,造成江苏淮阴市经济损失1250万元。 1994年,发生了震撼全国的“723”大规模污染事故,历时55天,污染农田5000多亩,经济损失1.7亿元。 2001年,淮河上游1亿4400万立方米污水形成20多公里的污水带,水利部门从罗马湖调水至洪泽湖补给8亿立方米。 2002年,1.3亿立方米的污水流失,仅江苏盱眙被污染的水面就达到5.3万亩; 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爆炸史上最大的污染团,距离像巨大的黑蘑菇一样充斥河面的黑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

“历年污染成心病 60亿推进淮河全面整治”

但是,淮河上不断发生的污染问题与投资对策的费用不相容。 淮河可以说是我国投资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 1991年以前,国家和地方在淮河治理方面的投资每年只有1亿多,但1991年淮河大洪水后,国家投资每年上升到8亿-9亿,但仍有不足之处。 1998年以后,淮河治水投资呈现国家资金、地方资金、水利基金、国债等多元化趋势,仅中央投资额就达到每年20亿元左右。 到2004年,淮河治水近10年的费用总投入达到600亿元。 虽然2004年淮河爆发最大污染团后,各界怀疑600亿元的投入是否付诸东流,但淮河污染仍是流域内各大小城市心中的伤痛。

“历年污染成心病 60亿推进淮河全面整治”

拯救淮河需要多少钱

根据《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资金落实。 那么,未来淮河流域到底会投入多少资金,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会如何,预计会辐射到多少地区呢?

当国际金融报记者打电话给国家水利部办公厅想了解具体情况时,工作人员听到记者的来意后立即挂断了电话。 截止原稿之前,也没能联系到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相关人员。

一位证券水利领域的分析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根据目前我国水利事业的投融资体制,中央财政投入东、中、西部地区的基本补助比分别为3:2、1:1、2:3。 淮河属于东部地区,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央政府的投资将会占比较大的比重。 “要说怎么说,毕竟文件也刚出来,谁也不知道。 ”该分析师表示,目前a股市场共有16家水利上市企业,但由于水利企业大部分都各自运营赛马场,所以安徽水利(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与南大合作整治流域的中电环保)行情、资金、股吧、问诊等。

“历年污染成心病 60亿推进淮河全面整治”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利专家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淮河整治前效果不好,首要的是地方保护,这是导致淮河流域污染反弹的首要原因。 流域内各级政府“重经济快速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还很普遍。 另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滞后。 过去淮河“十五”计划的投资达标率只有33%,有些省份甚至不到20%。 污水解决厂建设缓慢,城市生活污水解决率低。 “50年到100年内治理成功并不容易。 治理淮河,首先需要做这两个。 ”

标题:“历年污染成心病 60亿推进淮河全面整治”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