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8字,读完约6分钟

“‘钱荒’以来,银行的理财商品收益率明显上升,我们银行也推出了7天化收益率7.5%的产品。 ’6月27日,深圳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高收益的气味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嗅觉敏锐的上市公司自然不会缺席。 广达(行情、资金、股吧、问诊( 002410.sz )、品牌珠宝)行情、资金、股吧、问诊) 002574.sz )、晶盛机电)行情、资金、股吧、问诊) ) 300316.sz ) ) 不仅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容易引发问题的信托理财产品也是许多上市公司的选择。

“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在高收益财富技术商品的背后,紧张的流动性逐渐挤压着实体经济的泡沫,需要进行结构转换。 今后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但上市公司在理财投资方面也不得不更加谨慎。

高收益跟踪者

“6月的钱不足”让财富科技商品期待着收益率的水涨船高。

兴业证券(行情、资金、股吧、问诊)显示,6月第三周,全市场人民币财富科技商品各期限年化收益率自6月以来持续上升趋势,实现大幅增长。 1周3. 56%、2周4.02%、1个月4.84%、2个月4.70%、3个月4.69%、3个月4.69%,其中大型商社1个月的收益率为5.06%、股份制银行4个月的收益率为5.67%、9个月。

“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上市公司对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嗅觉灵敏度,从富裕的安娜身上可以看出。

6月21日,富安娜以5000万元购买兴业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深圳分行金雪球年0607期人民币常规机构理财计划产品。 该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参考年化净利润为7%,期限为年6月21日至年7月22日共1个月。

“以前企业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在4分以上,但最近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7分,吸引力大幅增加。 ’6月27日,富安娜董秘胡振超告诉本报记者。

好不容易,富安娜为此提高了投资额。 6月26日,企业公告称,企业董事会为了提高资金的录用效率和收益,同意将自助游资金投资的低风险银行理财商品额度从2.5亿元提高到3.1亿元,拟进行低风险的银行短期理财商品投资。

“我们会尽量给闲置资金带来更好的利益。 这对提高股东的利益也有好处。 ”胡振超强调,企业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风险问题,要求产品有担保条款,并从产品的期限、收益率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目标。

富裕的安娜当然不是孤独的例子。 6月27日,广联达宣布,以自有资金7000万元购买了北京银行(行情、资金、股票吧、问诊)期限30天、保证年收益率6.5%的收益型财富技术商品。 品牌珠宝也以5000万元向广发银行预约了35天,期待着年收益率6.25%的保本变动收益型产品。

“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有些上市公司在财富科技商品断档后,一般只买新产品,并不是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在这个时期买。 ’6月27日,华南上市公司高管提醒。

深圳银行官员发现,上市公司有兴趣购买某银行的理财产品。 通常,我以前和那家银行合作,关系很好。

他希望在存款和理财产品之间,银行当然是上市公司的存款。 但是,当上市公司有购买理财产品的诉求时,合作银行会用自己的理财产品来挽留。 这对双方都好。 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想购买理财产品,而银行方面也积极套现这一诉求。

“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另一位上市公司的人对记者说,上市公司和合作银行之间将保持良好的关系。 例如,现在是6月底,有些企业考虑到银行在季度节点的存款要求,不在这个时期取现买理财产品,而是等到7月初再买。

除了银行理财产品外,信托理财产品也是上市公司的另一个重要选择。

例如,梅集团(行情、资金、股票吧,问诊( 600873.sz ) 5月下旬宣布,以2亿元购买渤海信托梅集团-单一资金信托,期限为2年。 5月17日,王府井(行情、资金、股吧、问诊( 600859.sh )发布了投资北京信托的“北科建长丰项目单一资金信托项目”,至此,该公司累计理财委托额达到11.3亿元。

“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相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要高得多,风险要高得多。 虽然许多信托产品被称为“低风险”,但上市公司投资信托产品的风险实际上并不小。 ”前面的干部说。

浙江永强(行情、资金、股吧、问诊) ( 002489.sz ) )的例子证明了风险所在。 其6月27日公告显示,企业一季度总投资2亿元的2个信托产品均有波动,信托产品担保的2只股票近期暴跌,突破了合同中的股价警戒线。 结果,一个信托产品必须由质押追加股份作为质押,另一个信托产品更是束手无策,计划于7月31日提前终止合作。

“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资产管理将成为“变态高利贷”

理财现象背后并不简单。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去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和委托融资情况》报告认为,上市公司将大规模资金投向银行财科技商品,进行委托融资始于近几年,这源于现有金融体系内资金的不合理分配。

本报告的撰写人周长青表示,上市公司参与理财委托和贷款委托本来是一件难事,但在高收益的推动下,很容易发展成高利贷行为。 一方面,资金浪费溢出实体经济而获得高额利润,容易导致经济实体空去中心化和虚拟化,另一方面,高额的财务费用负担难以由应急资金公司承担,贷款难以偿还,增大了贷款风险。

“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如果这种现象无序蔓延,上市公司理财和贷款委托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周长青建议,相关宏观管理部门应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合理配置社会资金,缓解中小企业资金诉求矛盾,抑制市场资金价格。

从宏观上说,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资金分配问题。 对上市公司来说,不仅要加强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和决策流程,一些比较容易改善、也容易见效的事项可能是新闻披露。

记者发现,近几天,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广东上市公司对所购理财产品做了不少介绍,但另一条核心新闻——预期年化收益率并未公开。 记者打电话给这家企业的董秘询问了这个问题,企业的董秘表示,没有规定财务技术商品收益率必须强制公开,企业没有必要公开。

“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这只是细节。 本报记者在查阅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时发现,上市规则对上市公司理财的报道披露要求都很简单。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方面的披露很模糊,很多企业理财商品的投资范围和委托理财资金的用途披露不透明,投资者仅靠公告很难知道资金的具体去向,无法衡量资金的收益和风险是否一致。

“在新闻发布会上,理财投资和其他实业投资的要求差别很大,监管机构对其要求并不细致。 这样,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以操作的空之间就会变大。 ”前面的干部说。

标题:“上市企业唯利是图抢理财 上交所担忧变相高利贷”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