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42字,读完约14分钟

6月24日,国家审计局发布了57个中央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评选对象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中央政府组成部门,也包括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宣传工作、光明日报、中国工程院等其他中央机关。

该审计报告对部分部门和相关子公司全年的全部预算资金进行了审计,部分除了提取部分资金对当年预算进行审计外,还对部分事项进行了扩展审计。

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存在数百万、数千万、其中数十亿元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问题资金。 审计报告中明确了专项资金挪用、政府采购不合理、部委与所属单位“利益输送”存在、三公经费超支、下属房地产等经营收入未纳入国库等诸多问题。

“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但是,一位行业专家表示,审计署报告没有对违规资金的具体录用情况做出明确说明,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和不合理的因素。 另外,一些财务制度本身与客观现实脱节,实际操作性较差。

如果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融合在一起,违规行为就很难追究相关责任人,也无法评价这些人是否想要非法牟利。 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经费“变性”:拿来项目费用发放津贴

根据审计报告,部分项目经费转为人员经费或公共经费的现象在各中央部门比较普遍。

国家发改委所属国家节能中心每年专项资金提取管理费129.15万元,其中35.1万元用于支付就业性津贴。

公安部隶属一家公司,年未批准的,自行将公共经费和项目经费396.14万元用于填补人员经费缺口。

民政部下属单位全年“城乡地区建设”、“基本运行维护费”等26个项目经费中,都有超范围的列支敦士登公共经费和人员经费,共计176.26万元。

科技部所属火炬中心在创新基金管理费项目中列支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1192.16万元未经批准。

科技部成千上万的人员补助金还不多。 从年到年,交通部本级从所管理的543个科研项目15.56亿元的预算总额中,安排人员经费1.86亿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和补贴支出。

无法评价这些资金违规现象是否与多次被诟病的公务员的“隐性福利”有关。 从上述鉴定结果来看,既有弥补经费缺口的,也有理由不明确的。

财税专家表示,中央部委公务员平时工作量较大,但合规绩效工资和补贴十分有限。 部门领导为了调动下属员工的积极性,有时会从一些项目经费中,为在具体项目中工作的公务员提供经费支出。 有些开支是合理需要的。

肥水自留:对部下的“关怀”

审计报告显示,许多部门与下属部门有密切联系,有招投标项目就“不招人厌”,招投标流程也不走,首先由下属单位承包; 或者,帮助使用财政资金自负盈亏的子公司列支敦士登的一些委员会在资金不足时,请下属机构平衡。

“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外交部同年时,部本级委托无相关资质的所属服务中心承包部分下属工程,相关金额1263.19万元。

交通部未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直接将所属物业管理交给委托机构服务中心,属于支付管理费376.2万元的救助打捞局的违规行为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下级机构代为采购紧急物资,支出1958.93万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在本报上表示:“中央部门有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但各部门大多没有按程序进行,而是直接将一些项目委托给下属机构。” 这里有利益输送的问题,很多腐败现象也有可能从中滋生。

上述“近亲运输”现象还不是最荒唐的。 审计署延长审计显示,从2004年到2004年,原铁道部动用铁路建设基金和预算内财政资金,为所属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安排了基本建设项目45个,涉及金额73833万元。 铁路研究院于2002年改制为公司,只享受两年“基本建设项目由中央补助”的政策。

“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当然,下级机关不仅要为附近部委这棵大树,有时还需要为部委埋单。 司法部每年将一次会议的106万元支出转嫁给其他机构。

内部切断:新闻化工工程的重复费用

根据审计署的调查,部委内部不同司局,新闻化工工程重复建设较多。

抽查了住部本级投资建设的31个新闻系统,结果表明,这些新闻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第一是各司局自行开发管理,各司局管理采用的新闻系统达到11个,新闻资源不足,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整合 截至年底,上述新闻系统建设和研发支出1129.59万元。

“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从2008年到2008年,商务部在本级投入新闻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费6.31亿元(其中每年1.69亿元),开发新闻系统和平台等187个。 这些新闻系统由商务部29个司局分别组织开发和建设,未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存在共享度低、重复建设等问题。

“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财税专家表示,各司局闭门造车,不愿分享合作,是政府机构改革不充分的结果。

王朝认为,部委内部新闻不共享,反复建设资源浪费已是多年呼吁,但实际进展不大的事项。 但是,新闻化这一部分也不应该由国务院统一指定某个机构来完成,实现各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很重要。

隐形保险箱:隐藏的资产收益

各部委在北京有很多不动产,这些不动产只要出租就可以获得经营收入,但根据审计报告,这类经营收入大多不在部委的“收入”项目中,也不纳入国库,而是部委的私有金库。 部分资产不得处置,造成浪费的部分产权被搁置。

“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许多部委合并而来的商务部,在这方面问题也很突出。 截至年底,商务部尚未对原约7000万元的16个放弃驻外机构的旧馆舍形成具体处置意见。 目前,这些馆舍中有1处由援外专家聘用,5处对外出租,10处闲置。

年和年,国家民委本级及所属民族文化宫,相关租赁和处置收入132.29万元,未按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其中年125.1万元。 所属民族文化宫未经批准共处置国有资产1549.76万元,其中每年1223.67万元。

从年到年,质检总局所属机关服务中心,产权属于局本级的住房租赁收入1092.5万元,未上缴中央财政专家,其中年375万元。

对此,王朝介绍说,目前关于部委所属国家产权,应列入部委经营收入,根据收支两条线,上缴财政部为各部委设立的账户,分“收”、“收”。 有些部委对这部分收入,如果不记账,就会成为部委的小金库,问题比较严重。

“父子钱包”:超支费用下级会计

关于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公支出,这次的评鉴报告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外交部的话,年部本级有8个会议的超标准列支62.51万元7个因公出国(境)的集团超过标准列支70.1万元。 年,部本级超范围列支出境费用为1396.29万元。 司法部、年部本级计划外召开的3类会议48个,11个因公出国(境)团组未纳入年初计划,3个因公出国)境)团组存在擅自延长出国停留时间、访问城市的问题。

“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将相关资金存放在酒店,形成账外资金的,如国家税务总局等。 截至年底,国家税务总局本级已支出63.23万元会议费,但实际上由有关酒店保管形成账外资金。

将三公经费在项目支出中消化的,如原卫生部等。 年,原卫生部本级在项目支出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维修费等基本支出为24.9万元。

以国家海洋局等下属机构的名义进行三公费用。 从年到年,国家海洋局所属海洋一处,以旗下公司青岛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名义购买5辆公务车,相关金额161.29万元,其中年40.16万元。

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旗下单位的许多资源配置必须由相关部委领导首肯,如果部委三公的费用不够,下级单位也必须将其买断。 / br /页面

自从鉴定署几年前掀起了“鉴定风暴”之后,“谁会来鉴定署”的质疑声就不断。 5年前,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部门开始对自己进行“自我检查”。 此次审计署再次曝光家庭丑闻,共计2404万元资金违规。

此外,为了“避免嫌疑”,审计署建立外部审计机构,由驻署审计局主导,中央统战部推荐,由审计署聘请的特约审计员和相关专家参加的检查组开展。

年3月至4月,检查组检查了审计署年度部门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重点检查了审计署本级和所属京津冀特派团、沈阳特派团和境外援助贷款项目鉴定服务中心等3个单位,这次对审计署审核的违规资金是

6月24日,审计署公布了对自身的检查结果,公告称,审计署部门预算由署本级和28个二级预算机构组成。 年度,审计署部门财政资金12.22亿元,财政资金支出11.06亿元,部门预算与执行结果差异总额1.16亿元。

审计的财政资金支出共计4.08亿元,占当年财政资金支出总额的33.36%。 其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为446.87万元,均为当年问题。 其他财政收支不合规定的问题金额为1957.43万元,两项金额共计2404.3万元。

具体情况如下:根据审计,由于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渠道,审计署所属京津冀办公室和沈阳办公室将公共经费用于外地单位职工医疗保险费、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人员经费支出。 上述两家公司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中央财政上缴住房租赁等收入,而是为弥补职工医疗保险费、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人员经费缺口而准备的,相关金额为1110.35万元。

“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据统计,截至年底,审计署所属其他16个特派团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费和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累计不足4683.04万元,长期以其他资金抵债。 / br /页面

会议费用、三公费用的审定是今年审定报告的要点。 审计署昨天公布的58个中央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考核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部门存在会议超标准列支、公出境(境)团组超标准列支、公出境)境)团组不在年初计划之内等问题。 学者认为,加强会议、差旅费等考核与今年以来强调严格控制“三公支出”的大背景有关,建议在加强预算编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规定、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完善制度。 会费超支成为灾区 政府承诺“三公支出零增长”,要求控制会议规模,规范会议支出,但审计报告显示,“零增长”的假面 报告显示,外交部去年域外差旅费1396.29万元,国家人民委员会公务招待费、公务用车运营费和会议费390.68万元,预算或预算外支出90.9万元,超标准列支会议费92.37万元,出航费9.21万元,虚列会议 但是,从会计中有时看不到部门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费用转嫁”这一抑制会议所需费用的手段也在报告书中确定。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会议费用转嫁超过100万元的包括质检总局、人事部、民政部、文化部、司法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民航局等部门。 其中,环境保护部将94个会议的936.16万元支出转嫁给下属和其他公司。 2008年2008年,部本级13个会议的相关费用全部由被审查单位承担,抽取其中2个会议,会议费支出24.02万元,环境保护部还向所属单位转嫁公务出国费用28.65万元。 一位专家表示,“费用转嫁”大多是上级部门转嫁到下属部门,表明财务制度不完善。 “不排除一部分是浪费,但一个会议很可能不会完全按照规定召开。 ” 除了会议、路费转嫁等问题外,以前下单的政府采购、资金挪用等问题也依然存在。 特别是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政府集中采购和采购不规范的情况下,几乎都存在于各部门和所属机构。 例如,年~年国土部下属的国土资源航空空勘探遥感中心、土地规划院、推广教育中心将财政项目的零余额账户资金2460.04万元挪用于市场项目支出,其中年1616.09万元。 有学者指出,与几年前相比,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已经有了进步,但共性问题频繁发生,与越来越多的制度有关。 “有些制度与市场和社会现实脱节,这不是一两个文件或制度可以改变的。 ” 自暴露不合规资金2400万 审计署还发现,自暴露所涉问题资金达到2400万元。 审计公告显示,由驻审计署监管局主导的检查组表示,审计署年度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为446.87万元,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金额为1957.43万元。 审计报告指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审计署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现行财政预算资金无法保障执行属地化政策的常驻地方机构的职工医疗保险费、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人员经费,为了填补经费支出的缺口,所属京津冀办公室和沈阳 审计署负责审计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国家钱包的“看门人”,谁审计审计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7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表示:“将委托财政部对审计局进行审计。” 在2008年中央部门的鉴定报告中,审计署首次“自我暴露”。 年由审计署党组批准审计署行政事业鉴定部门完成。 此后,从2005年开始,对鉴定署的鉴定由驻该署的鉴定局主导,组成由中央统战部推荐、鉴定署聘请的特约鉴定员和相关司局业务员参加的检查组,并持续至今。 学者认为,这是目前制度内审比较可行的方法,但在同级考核中,“避重就轻”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审计署的审计和财务制度的设计,都不能只依赖人员的自身道德约束,要实现,就要依赖制度和监管。 除所属公司违规较多的[/s2/] 中央部门外,审计署对各部门所属公司也进行了审核,结果下属事业公司普遍存在超出预算的情况,违反员工福利发放 工信部所属电子科技信息研究所在项目中违反人员工资578.58万元,超预算分配管理费534.38万元,其中每年531.66万元; 一些人员捏造虚假的劳务人员名单骗钱。 部分涉及国有资产的解决问题。 根据审计报告,国土资源部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相关金额1457万元,教育部下(所)从北京大学等66所高校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中扣除相关税款共计5043.48万元未纳入国库。 另外,还存在所属公司不批准对外投资等问题。 1997年至2001年,科技部所属的专家公寓未经批准,共向3家公司投资415万元,到年底确认亏损330万元。

标题:“审计署透视部委五大财症:从隐形金库到父子钱包”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