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45字,读完约14分钟
住建部正在密集进行城市化调查。
据悉,6月中下旬,住建部多支研究小组赶到东、中、西部围绕城市化主题进行调查。 6月19日,城乡规划司副巡视员李晓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一行在山东潍坊调查城市化事业。
同月20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率领住建部调研组,就如何在甘肃天水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课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此前推迟的城市化实务会议也将于今年召开,相关计划也将如期公布。
住建部兵分多重组织调查
作为中国长期最重要的增长战略——城市化调查正在各地密集进行,住建部也作为城市化建设的主要部委之一,最近进行了兵分复用的调查。
6月21日至22日,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孙安军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河南周口市进行了调查,主要围绕当地西华城市化事业进行了调查。
据当地官员介绍,周口市城市化率从拆迁地设市之初的12.98%上升到年末的33.44%。 截至年底,西华县城市面积迅速发展到2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0多万人,城市化率33.86%。 18个新型农村地区相继开工建设,部分实现了入住。
在听取了当地群众介绍情况后,调查研究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西华城市化的基本情况、集体建设用地和土地流转等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6月20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率领住建部调研组抵达甘肃天水甘谷县。 座谈会上,与会者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课题,包括如何完善顶层政策体制设计、丰富城镇化内涵、加强基础投资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支撑、统筹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为城市公共服务
调查小组表明,甘谷地处西部贫困地区,但近年来立足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基础、区域交通特点,提出了符合县域实际情况的快速发展目标,有许多成功经验和方法值得向别处学习。
住所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分析说,中国的城市化不是单纯建设城市和城镇,而是密切配合改革,打破旧体制,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城市化,是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快速发展的城市化。
城市化计划将于年内出台
住建部附近的一位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从住建部的调查轨迹可以看出,视点分布在中西部是为了了解地域差异,但潍坊、周口等地属于三线城市,三线城市农业人口多,城市化推进的可塑性和困难性强。
他还表示,各地对城市化建设充满热情,住建部的调查了解现实情况,为接地气,目前城市化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文件正在制定中,调查也有助于制定更合理、更符合真实的政策。
住部副部长仇保兴最近指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制定“新型城镇化长时间快速发展规划”,这是推进改革的总体规划,也是目前相关主管部门积极研究的问题。
今年3月召开的迄今盛况空前的城市化实务会议及城市化整体计划目前仍处于清爽的合同状态。 有报道称,这是部委的优势纠葛和地方不敢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大规模投资。
发改委城市小城镇改革快速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为了吸引投资,而是改革,将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放在首位,预计年底前出台改革政策。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计划仍在发改委指导下稳步制定,不排除三季度公布的可能性。 正好在6月初,国家发改委召集了十几名专家讨论计划草案。
5月,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向媒体表示,城镇化工作会议将于年内召开,城镇化规划将于今年如期出台。 / br /页面
pm2.5集中暴发、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危机……忽视环境负荷、忽视效率和公平、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因此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快速发展中心战术规划部副主任郑明媚昨天在中国城镇可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足迹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城市化已经出现“亚健康”的病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城市化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将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环境保护部环境快速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董旭辉说。 “城市病”问题突出 据联合国推算,居住在城市的人消耗了世界上7成以上的能源。 到2050年,世界70%以上的人将成为城市居民。 根据我国政府城市化快速发展计划,到2030年将有2亿2030万农民进城。 “在中国,现在也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里。 可以预见,随着快速城市化,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足迹挑战。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 wwf )中国首席项目总监李琳说。 根据WWF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生态足迹总量最大的国家,人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承载力的两倍以上。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表示,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调整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速度和指标,希望通过大业早日上升,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拉动地方经济。 他说,这种冲动将漫长的战术任务视为应急措施,无视基本面,使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脱离正常轨道。 贵州未来研究会研究员雷家驹表示,我国城市化结构畸形明显,东部每155公里一个城镇,西部平均每1045公里只有一个城镇。 城镇分布密度相差1∶14,西部地区城镇密度为0.22个/公里,全国平均为0.7个/公里,相差两倍以上。 特大和大城市少,中小城市多,体制障碍难以突破。 ““‘‘城市病’的问题很突出。 ”雷家驹表示,许多城市产业特别是工业集中,产业承载力低,产业结构畸形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严重滞后,外来人口在当地就业困难、人口压力大、人口密度高、交通拥堵、污染严重、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差 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严厉担忧盲目快速扩大的城市化将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 “现在城市化分散在全国,花费大量费用占用土地,大量向银行贷款,这一定会出现问题。 一家银行倒闭会引起一连串的破产,一家公司陷入债务危机,资金链断裂,风险很大。 ”厉声说。 “人的城市化”这一问题 层出不穷的“城市病”对中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wf中国生态足迹政策项目经理陈波平对记者表示,全面利用城市自然资本进行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城市可持续投资和费用,是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wwf北京代表处昨天发表的《宜居星球的城市之路》报告中,介绍了100个城市的可持续管理实践案例。 以美国纽约市为例,饮用水源基本来自河流、水库等地表水。 纽约市购买水源地土地开采权,投资2.5亿美元采取严格的水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如果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水体污染,预计预算将在60亿~90亿美元之间。 作为一个没有淡水湖的人口密集型城市岛国,新加坡一直重视水资源管理,目前新加坡市一半以上的供水来自雨水收集( 20 )、再生水( 30 )、脱盐水) 10 ) )。 根据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的长期计划,水资源的自给自足将完全实现。 加拿大货币以加拿大元为主,还有其他8种地区货币,其中的“卡尔加里元”很独特。 “这是一种类似于代金券的货币,在卡尔加里地区内流通,主要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费用和当地社区。 ”陈波平向记者表示,这里的居民持有卡尔加里元,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当地200家企业的约500种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 与中国的城市化相关联,国务院参事、中科院研究员牛文元认为城市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市化”。 城市的最终竞争力决定人的竞争力,所以人的城市化不仅要处理城市化中的人的配置问题,还必须处理城市化进程中人的竞争力如何表现的问题。 但是,目前“人的城市化”在中国还没有被破题。
/ br /页面
北京大学国家快速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过去,在工业化阶段,中国比较着急。 我们什么都没有,所以一看到有发达国家,我们就开始布局了。 在上海,纺织厂从一棉到二十一棉,马上就排起了“一”字,看起来很对,但时间一长,就很辛苦了。 因为有些地方在纺纱,所以比上海好得多。 那样的话,纺织工厂会成为累赘。 ’事实上,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这种浪费开始出现了。
备受瞩目的城市化改革构想浮出水面。 国务院近日批准了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点实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城镇化总体规划纲要也将于年内出台,至少涉及快速发展规划、户籍改革、土地制度、农村产权等四个方面。
最近,北京大学国家快速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城市化有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政府有些许敬畏之心,必须向市场多学习。
问题:“工业化发展,城市化滞后”
在周其仁看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就像一个身体的两条腿,两者相辅相成。 但是,目前我国出现了“工业化发展,城市化滞后”的现象。 在衡量工业化水平方面,重要的指标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衡量城市化的指标是“城市化率”,即城市生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由于产业活动总是“投影”在人口的空之间的分布,所以根据经验,这两个“率”可以进行统计比较。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指数,即工业化率为47%,城镇化率约为52%。 乍一看,这两个数字很相符。 但实际上,全球平均工业化指数约为26%,发达国家更低,在20%以内,他们的城市化率在70%以上。 “统计数据表示空之间布局的未来趋势。 这种趋势意味着我们将朝着提高城市化率的方向走。 ”周其仁说。
“城市化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我们过去的体制不允许人们自由聚集,阻碍了城市化这一潜在趋势的出现。 现在,这种趋势无法阻止。 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30多年的趋势,社会被激活了。 现在每个正月都有22亿人在路上。 这在人类文明史上从未听说过。 再过30年,中国人还会像“兵站荒马乱”一样乱跑吗? 他得找个地方落脚。 ”周其仁说。
周其仁认为,城市化首先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实体外观的城镇。 如果没有相应的关系调整,就不可能进行健康的城市化。 城市化为了允许人的移动,也可以允许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放在那里。 这个自由越大,城市化就越健康迅速地发展。
(/S2 ) )担心:回到工业化的老路(/S2 ( ) )。
“过去,在工业化阶段,中国比较着急。 我们什么都没有,所以一看到有发达国家,我们就开始布局了。 在上海,纺织厂从一棉到二十一棉,马上就排起了“一”字,看起来很对,但时间一长,就很辛苦了。 因为有些地方在纺纱,所以比上海好得多。 那样的话,纺织工厂会成为累赘。 ”周其仁哀叹说,过去建立了许多类似的国家定点工厂,但后来就没有了。
周其仁认为,至少必须吸取工业化的一些教训。 政府非常强大,政府也有很大的自信特点,优秀的官员和专家系统为此服务,包括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正道和弯路都可以理解。 但是,政府主导这一进程时,总会有无法预见的事件,一旦发生错误,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事实上,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这种浪费开始出现了。
周其仁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进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口约占总流动人口的45%,在许多大城市成为重担,“即使户籍不开放,人也会来的哦”。 此外,许多县和新兴开发区拥有宽阔的车道,各种地标性建筑,但不太受欢迎。
“由政府主导,强硬,非常生硬。 例如我是县政府。 我要建造城堡,但是我建造城堡的是谁来的呢? 不,不是。 人去哪里,政府在哪里建设基础设施,都可能不符合。 不合适的话,浪费会变大,两头都有浪费。 大家要去的地方投资不足,总是堵车,总是混乱。 然后,在一点点的地方修了很多东西,使用了稀少的资源,但是谁也没去。 ”。 周其仁在《中国经济周刊》上这样说道。 “讨论城市化一定要知道几件事。 城市化有客观规律,它不以学者的意志为转移,不以官员的意志为转移,人迁移到那里是有道理的。 我们还是要有点敬畏之心。 不能说。 我反正有权力。 我今天制定了计划,然后在《乒乓球》上实施,成绩出来了,几年后升职了。 ”
方法:引入市场机制
“现在,要走城市化的道路,首先需要向整个社会提出问题,然后提交给政府、专家、公司。 过去不让人移动的时候,国家有布局。 现在人们可以出去打工,年轻学生可以自己找工作,大家双向选择,这个时候人们怎么移动? 这里有什么法则? ”
“我们的行政系统很硬。 部长之上有副局长。 副局长之上有局长。 城市也有水平。 不管怎样,我觉得必须先学习。 因为人口迁移到哪里,企业迁移到哪里,项目部署到哪里,他们聚集在哪里,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 周其仁说。
周其仁认为,应通过市场机制处理这一问题。 “商人追求利润,但盈利的前提是满足客户。 市场很景气,根据相对的价格,可以比较容易地知道不完全的事件。 ”周其仁认为,人要去哪里,市场就会发出信号,所以必须根据信号来决定。
关键:政府必须向市场多学习
“分红这个概念,现在很流行,什么是分红? 红利是满足客户后,客户回报的奖励。 所以,要得到城市化的红利,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到底要什么,并不是有钱就能建成城市,而是把人算在里面,国王没有这个能力! ”。 周其仁说,政府要尊重这个道理,“首先不处理别人的问题,你就不能处理自己的问题”,才能得到红利。
周其仁强调,政府目前不能完全依赖长官的意愿,必须加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从市场上多学点东西。 “现在很多城市的计划都是政府进行的,但政府也在招标。 请好好计划企业。 这个芽已经有了。 另外,政府也重视计划的开放性,面向社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但是,面对现在这样的大规模城市化,有必要使这个新的体制结构更快地成长。”
城市化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周其仁认为,两个作用都是必要的。 对政府来说,要更多地向市场学习,就需要注意市场的信号。 否则,就会出现盖房子谁也不买,建工业园区项目也不去的不自然现象。 另外,关于市场和公司,也要知道城市建设不同于单一的项目和投资,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公司的一个行为会带动包括公众在内的其他因素,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城市化也不是由商业好处主导的。
周其仁认为,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模式,即公私合作,共同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注意从市场、商人和市民那里吸取新闻。 而且,私人事件也需要注意其外部效果。 “中国是官本位的社会,说到底,就是从制度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众参与,扩大市场经济。 ”周其仁说。
标题:“住建部兵分多路密集调研 城镇化规划或年内出台”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