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5字,读完约5分钟
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负责人的合作伙伴冯·柏文( vaughn barber )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近10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对外投资流量规模已经与6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规模处于同一水平。”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河表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领域越来越广,参与的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很多,对普遍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丰富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等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公司也意识到对外投资的目标不仅仅是扩大地区和获取资源,更是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综合实力的提高,这标志着中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进入了转型期。 ”。
以上观点来自毕马威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今天联合发表的《大潮汹涌,梦想成真——重新思考中国公司全球化》的报告。 这是毕马威发表的第二份比较中国对外投资的深入调查报告,指出:“我们将梳理和拆解中国公司过去30多年的对外投资过程,同时展望公司未来的全球化方向,协助中国公司对全球化进程中的阶段和需要处理的问题有准确、全面的认识, 冯柏文和刁春希望这个报告能传达出有意义的消息。
报告显示,亚洲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最火热的地区,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来看,一直占50%以上。 中国企业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投资最近迅速增加,从2008年开始全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11.2%和89.6%。 在领域分布上,近期制造业比重增长明显,但资源类项目仍是投资重点。 从项目规模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从2005年到2005年急剧上升,复合增长率达到31%,但并购项目的平均交易规模呈下降趋势。 冯柏文认为,这得益于参与主体中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断增加,以及被收购的资产涉及范围更广。
分析各行业在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方面的业绩,冯柏文认为:“对外工程承包、能源与矿山产业、家用电器业、汽车业和金融业等一直是要点。 我认为,在未来成本升级、绿色快速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推动力的作用下,农业和食品、新能源、房地产和高端制造业等行业将逐渐成为新的热点领域。 ”
基于此次调查的结果和解体,刁春和中国公司注重确定海外投资战术、控制风险、处理整合难题、融入当地社会、促进民营公司“进军海外”5个问题,增强自身实力,做好员工准备,国际化、全球化战术
首先,制定明确的战术在海外投资中很重要。 26%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制定明确的投资战术和目标”是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 根据协助众多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经验,冯柏文认为:“成功对外投资的企业,往往在决策前充分审视自身的快速发展阶段和要求,制定合适的海外投资战术,成为选择投资地区、投资对象、投资方法的依据。”
“海外并购”是中国对外投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从2004年开始的全年,并购金额占中国对外投资的比例最高接近55%,最低也就25%左右。 但是冯柏文建议公司灵活选择投资方法。 “充分考虑通过与当地伙伴合作获得的双赢结果,不要强求控制权。 也可以考虑引进财务投资者,或与其他中国公司“拥抱出海”。 这可以大大减少海外项目面临的阻力,同时分散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 ”
虽然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意识到了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但他们比起内部的自身风险更重视外部风险 受访者认为,三个主要风险为“政治社会环境不稳定”、“政策法律风险”、“市场环境变化”,公司自身的财务风险、劳资纠纷、经营风险等排名垫底。 “建立各方面的海外风险管理体系是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 拆除可行性、使用政策性信用保险、积极寻求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支持、政府完善的新闻与支持服务体系制度等,也有助于我国企业积极应对海外投资风险。 ”刁春说。
并购后的整合仍然是一大难题。 回答者认为,协同效应、文化冲突、为新企业制定新的愿景和战术、制定产品/企业品牌战略、组织设置、与人才的关联等方面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整合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冯柏文提出,“及早制定详细计划”是处理问题的途径,包括确定战术目标、充分利用海外团队、建立专职整合团队、重视两个市场在业务整合中的促进作用等
调查显示,海外人士对中国企业是否在当地成功运营的整体评价不太高,对中国企业整体形象的评价更低。 他们认为“顾客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担忧”、“中国公司对当地商业惯例了解不足”、“公众对中国投资的负面印象”是中国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 刁春和对此表示,“虽然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遭遇阻力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通过提高实力、履行社会责任、与各利益相关公司进行充分的信息表达,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生力量,民营公司在过去两年在海外投资舞台上也是亮点。 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10年,“国有企业仍将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但民营企业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但是,民营公司面临着资金不足、对外投资经验、全球战术、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知名度不高、难以通过考核等一系列课题。 柏文说,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丰富的经验,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合体“团结出海”等方面,支持和吸引民营企业开展有序、稳健的投资活动。 这不仅促进了公司自身成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丰富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经营主体,有利于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获得良好公平的投资环境。 ”
标题:“毕马威:中国公司对外投资进入转折期”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