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支出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2.1%,比4月的2.4%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此前市场预期。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涨幅下跌证明物价基本稳定,通胀压力小,但需警惕异常气候对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影响。
蔬菜价格的下跌是cpi下降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5月份cpi数据,全国居民支出价格总水平比上个月下降0.6%,比去年同期上升2.1%。 cpi从4月的上月上涨转为5月的上月下降,同比涨幅比4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关于cpi涨幅下跌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公布的数据显示,蔬菜价格比上个月下降13.8%,影响cpi涨幅近0.5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8成多,是cpi下降的首要原因。 进入5月,随着气温进一步恢复,新鲜菜大量上市,价格下降了很多。
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气转暖后,蔬菜价格大幅下跌,从而导致cpi呈季节性下跌趋势”,从cpi的涨幅证明物价形势基本稳定,通胀压力较小。
在谈到未来物价形势时,赵锡军表示,未来物价依然平稳,不会有大的波动,但有必要警惕气候异常引起的农副产品价格波动。 今年异常气候频发,容易影响农副产品的生产和运输,粮食等价格发生波动,备受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份粮食价格上涨5.1%,居民支出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
物价形势稳定,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不大
进入年后,物价呈现稳定的趋势,cpi一直徘徊在低位。 其中,1月cpi比去年同期增长2.0%,2月cpi比去年同期增长3.2%,3月cpi比去年同期增长2.1%,4月cpi比去年同期增长2.1%,均低于年初设定的cpi增长率3.5%的目标。
交通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整个物价仍在低位运行。 考虑到目前国内经济增速回升依然乏力,ppi呈现负值,对cpi的传导压力有可能减轻,“猪周期”有可能推迟到下半年等因素,上半年国内物价没有明显上涨,二季度cpi同比增长2.5%左右。
他表示,当前物价上涨诉求侧压力小,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源品价格改革等供给侧因素,但供给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是中长期推高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而不是短期通胀压力增大的主要因素 因此,只要诉求因素没有较大变化,下半年物价运行总体稳定,全年cpi同比维持2.8%左右的估值。
对于未来的通胀形势,银河证券的估值也很乐观。 据分析,6月进入夏季,农产品(行情、资金、股票、问诊)价格将季节性下跌,猪肉费用也将进入淡季,猪肉价格反弹不持久,6月食品价格整体将小幅下跌。 加之这一轮的经济复苏总体较弱,形成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不容易。 预计二季度cpi小幅上升,三四季度稳定下跌。 (完) )。
标题:“5月份CPI涨幅回落 专家称未来通胀压力不大”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