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石油领域的行政垄断体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损失10年达到34770亿元,这个体制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开放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可能是整个石油体制改革的支点。
6月7日,天则经济研究所发表了《中国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开放的理论研究与改革方案》。 该研究成果表明,首先从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开放入手,关联面小,比接触石油垄断公司上游,也就是采油和炼油阶段的既得利益,相对缺乏刚性,但效果更多。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说:“这项改革很快就能获得打破垄断的大部分利润。” "消除垄断价格给客户带来的损失. "
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开放可以达到全面改革石油体制带来的效果的79%。 据天则计算,全年石油垄断体制发生的全社会损失共计6843亿元,包括福利净亏损1450亿元,所得政府补贴81亿元,少融资价634亿元,少土地租金524亿元,少资源租金181亿元,为垄断产生的高价 如果开放原油和成品油市场,不带动其他改革,预计可以消除福利净损失和垄断高价损失。
追溯过去,2001年至2001年石油垄断体制造成的全社会损失达到34770亿元。
盛洪表示,市场开放后,成品油价格有望降至与国际同质量成品油相同的水平。 2009-年的数据表明,柴油税前价格将下降31%。
从2009年开始的一年间,中国成品油垄断价格(税前)持续超过主要国家同质量成品油的约31%,由此给客户带来的损失达到了11980亿元。
盛洪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这个损失只是静态计算的结果。 上述客户为广义客户,即全部采用油品的客户,但不包括生产者因价格上涨而压缩利润、竞争力下降而导致的衍生损失。 由于价格的大幅增加,整体经济增长的速度有可能由此而下降。
根据上述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领域是行政垄断,同时也是高度垄断,具体来说,包括勘探、开采、炼油、批发、零售、进出口在内的全面垄断由2到3家垄断公司完成。 这个体制扭曲了收入分配。 2000-年,三家垄断石油企业利润减少14701亿元,其员工收入水平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例如中海油年人均报酬为34万亿元,是社会平均水平的10倍。
然后,石油公司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对手。 2001年-年,中石油企业减少土地租金3958亿元,资源租金少约3079亿元,融资价格少约2878亿元。
更直接的影响是,市场定价机制失效,政府有时限制定价,但效率不高。 垄断者在价格低时减少生产和供给,但在价格高时过度生产和供给,以产量和库存影响价格。
包括私营公司在内的其他竞争对手也受到直接损害。 这包括不允许进入,或将进入者赶出采油和销售等行业,限制或歧视进入的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行政力量排除竞争对手,直接侵犯民营公司的产权等。
由于抑制原油进口,石油垄断公司以外的炼油公司的开工率严重不足。 这是因为每年损失约3000亿元的销售额。
标题:“天则经济研究所:石油垄断致全社会10年损失逾3.4万亿”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