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2字,读完约4分钟
昨天( 8月25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改委日前共同制定了解决产能过剩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解决下一阶段产能过剩的指导方针。 目前,该方案已经完成了最后的修改工作,将于近期公布。
这已不是政府部门第一次从行政上抑制过剩产能了。 2009年,国务院38号文《关于抑制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以钢铁、水泥等领域为重点关注对象。
但是,这些过剩区域却无法摆脱“越抑制越过剩”的怪圈。 一个领域的分解师认为,报告落后的生产能力储存水分是一个原因。 另据专家介绍,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产业结构是当务之急。
四个“一批次”消除生产能力过剩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巡视员景晓波介绍,“方案”将采取4个“一批”的方法来消除产能过剩。 也就是通过扩大内需,加速实施消化一批的海外逃脱战术,将集团转移到海外; 优化组织结构,严格合并重组集团的环保安全能耗标准,淘汰一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仁周表示,《方案》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司准入的环境保护、节能、技术门槛,不符合标准的公司被责令改正,有时也会取消领域准入资格。 他说,根据法规,实行有色、焦炭等准入制度的领域需要每四年修改一次领域准入条件,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我国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今年二季度末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为78.6%,闲置产能达到21.4%。 受此影响,产品供给超过需求的矛盾加剧,价格下跌压力加剧。
钢铁领域更是“首当其冲”,我国钢铁生产能力的增长率远远高于要求增长率。 数据显示,粗钢产能从2004年末的4.2亿吨增加到年末的9.7亿吨,增加值相当于年世界产钢排名第二到第十位的国家粗钢产量总和。
兰格钢铁新闻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预计,今年中国粗钢产能将达到10亿吨,产能可能过剩2亿吨左右。 “市场价格低迷,钢铁生产公司整体利润处于最低点。 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存在,肯定对整个领域特别不利。 ”
专家呼吁升级产品结构
虽然生产能力淘汰的呼声与日俱增,但也逃不出“越抑制越过剩”的怪圈。
王国清分解称,一些公司在报告落后产能时存在虚报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反复报告有点封闭的生产线”。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年产能淘汰第一批名单,公布了包括焦炭、炼钢、水泥在内的19个工业领域1294家。 但实际上,此次“上榜”的许多公司及其落后的设备,实际上在公告前就已经关闭拆除了。
相关上市公司中有10家表示,相关落后产能已经淘汰,部分在6年前停产。 如清单所示,福建南报(行情、问诊)的生产线实际上于2007年1月停止生产。 王国清告诉记者,现在看到的第一份名单很多可能已经被淘汰了。
另外,西本新干线首席分解师刘秋平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每年淘汰的目标不到整体落后产能的35%。 越被淘汰越多的问题还有待处理。 她表示,目前淘汰落后产能的比例较低,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产业结构是当务之急。 “第一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我们目前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低、高端品种需要进口等情况”。
刘秋平表示,中国钢铁机构的研发经费占全年钢铁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很小,年平均不到1%,即使是“十二五”计划的目标也只有2%。 她认为:“由于技术投资不足,我们的高端品种竞争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
(实习生的周程对正文也有贡献) ) )。
标题:“4个“一批”化解产能过剩 “越淘汰越多”难题待解”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