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0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5日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我国信托财产规模达到9.45万亿元,位居第二大金融业态椅子。 其中,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政信合作业务规模增加到8041.88亿元。
专家表示,地方政府明显陷入困境,如果彻底切断非银渠道的高额融资,即使放任风险可能一触即发,也只会推高借款雪人,提高风险水平。 就像困难局“在前沿跳舞”一样,难度系数越来越高。
表外融资难依然突破8000亿元
据了解,政信合作是信托企业与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行业开展的合作业务。 政信合作类信托的融资方通常是政府的各种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平台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等。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托对政府主导的支柱产业的配置比例为26.84%,配置规模达到2.39万亿元,配置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4.22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1.06个百分点。
直接政信合作业务规模为8041.88亿元,比今年一季度末的6548.14亿元增加1493.74亿元。 与今年一季度末增加的1532亿6300万元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居高位。
另外,这一规模的增长是在去年年末发表“463号文”、今年3月底发表银监会“8号文”,地方政府表外融资难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实现的。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表示,基础产业信托和政信合作业务今年上半年发展迅速,首要原因是政府持续的融资诉求和国家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后信托企业的产品创新。
这可以说是地方政府和信托企业“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的生意。 惰性的“gdp”崇拜促使地方政府借债,试图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 如果银行贷款行不通,就去找信托企业等表外渠道,动不动就不惜10%以上的价格。
地方政府高额过度融资风险增加
方正东亚信托总经理周锋透露,国内大部分信托企业都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政信合作产品。 在监管部门的持续关注下,整个信托领域开始比较谨慎地操作政信合作业务。 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已成为信托领域的头等大事。
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说明,但业内人士认为,新发政信合作产品大部分属于“借新还旧”,是给发生流动性问题的各类建设项目输血。
民生信托总裁杨自理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信托业峰会上坦言,地方政府投下的项目大部分没有回报,即使有也只是一点点,偿还能力比较低。 大部分地方政府目前的财政收入只能处理日常支出,在投资类项目中,还款一定要依赖卖地。
杨自理表示,信托融资价格高昂,将这类融资工具投向无经济效益的项目风险较高,信托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规避地方债务。
顺便说一下,监管部门相继出台“463号文”、“8号文”等监管措施后,地方政府通过信托融资的难度系数确实有所提高。 一个地方政府开始大量进行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 )、基金子(财苑)、证券公司理财和p2p网络贷款融资。
记者稍微查询了一下资产管理机构的产品库,发现这类产品多以“类信托”模式操作,多投入保障性住房项目、拆迁住房项目、城市主干道建设工程项目等。
专家表示,这类融资机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项目本身资质可能进一步下降,融资价格高于信托,风险值得关注。
(/S2 (三) ( ) (三) ) (二) (三) ) (二) (三) ) (三) ) (二) ) (三) ) (二) (一) (三) ) (三) ) ) ) ) ) ) ) 10 ) ) ) ) ) 10 ) ) ) 10 ) ) ):10:20:10。
从今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以大结构调整为基调的增速放缓下行周期,可以说经济基本面在应对地方债务挑战的回旋空之间越来越小。 地方政府陷入了困境:不借的话,风险很快就会暴露出来; 而且,欠债越多,治愈地方政府的“口渴”就越来越困难。
国家审计局近日表示,将组织全国审计机构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政府通过非银渠道的各种融资业务,是此次评选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国政府性债务评估的全面展开,政信合作的规模预计将在下半年缩小。 》一位商业银行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融资关键在于规范化和差异化,充分利用国有资产和地方性垄断资源,推动地方政府掌控资源市场化和商业化,自行杠杆化将成为下半年的主旋律。
在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地方财政融资体系方面,平安证券、东方证券等证券公司首先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土地储备机构的融资能力。 即现行政策可以对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部“名单”和银监会平台进入“名单制”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新增贷款,地方政府鼓励未开展融资业务的相关土地储备机构积极与银领域金融机构对接,领取贷款
其次,通过比较有效的资产注入、不良资产剥离,选择基础好的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健全企业治理结构,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银行、债务发行等多种渠道融资。 也可以考虑扩大利用“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标题:“政信合作规模突破8000亿元 化解困局如刀尖上跳舞”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