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4字,读完约4分钟
陈兰君子央行8月1日在市场回购340亿元,比7月30日的170亿元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本周到期的850亿元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共计向市场投入1360亿元资金。 这不仅展示了当前货币政策“事前调整微调”的灵活性,也展示了当前宏观调控“稳定中有为”的操作思路。
央行网站公告称,8月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以利率招标的方式进行回购操作。 期限为14天,操作规模为340亿元,中标利率为4.50%,与前期的3.45%相比大幅走了105个基点。
专家表示,流动性提高将增加公司融资价格,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此时,央行为了稳定公司融资价格,稳定市场预期,符合前几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当进行事前调整和微调,稳中有为”的经济实务要求。
回购是指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出售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简单来说,央行获得质押债券,向商业银行借钱,目的是在市场利率上升、资金紧张时向市场注入一定规模的资金,以平衡市场流动性。 按照以往惯例,8月是下半年有效期限最多的月份。 除此之外,央行本周“第二次”继续进行逆回购操作,进一步缓解了市场资金方面的压力。 由此可见,8月流动性状况越来越缓和,“指日可待”。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回合的逆转操作时隔近半年重新开始。 据记者整理,上一次央行逆回购操作为年第二季度,当时正值我海外汇占款出现罕见负增长格局的今年春节前夕,为应对春节市场流动性的诉求,春节前一周央行实施了8000多亿元的大幅回购操作。
这次回购的重新开始,对许多专家来说,预示着新的回购规制周期的到来。 6月份资金市场的异常波动依然“取决于内心”。 其原因是贷款增长较快、公司所得税集中清算、端午节假期现金诉求、外国汇市变化、法定准备金补缴等诸多因素叠加,成为“主凶”。 进入7月初以来,资金价格稳步下跌,但实际资金面依然脆弱,资金价格难以回到以前的“蜜月期”。 目前,贷款增速放缓,节假日时点因素也有所消失,但外汇占款下跌、公司所得税集中清算等因素尚未消失。
因此,为了比较有效地缓解市场严峻的流动性,反向回购重启的必要性大幅增加。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6月外汇占款负增长不是偶然现象,未来几个月这种情况仍在持续,整体趋势是外汇占款下跌。 这种情况导致流动性失衡,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管制,6月份资金市场的异常波动也有可能持续。 因此,逆回购重启表明未来外部流动性不容乐观,预计逆回购将持续一段时间。 联信证券分析师杨为敖也指出,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由于到期资金多,有可能转为到期资金少,下半年央行逆回购可能常态化。 这次信号预示着央行逆回购短周期的到来。
另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是,连续两期回购的中标利率都很高的企业也反映了央行微调的“适度”。 据统计,前期14天的回购发生在2月7日,当时的中标利率为3.45%。 另一方面,8月1日14天的回购中标利率为4.50%,7月30日7天的回购中标利率为4.40%,均大幅超过“3.45%”。
业界分析,这是为了“稳定的期待”。 申银万国分解表示,逆回购表示“量少价格上涨”,央行并非有意向市场投入大量资金,而是以更高的资金利率水平诱惑,形成更平稳的预期为首要目的。 因此,此次逆回购投入与其说是数量工具,不如说是价格工具的指导意义重大。
宏观原证券(行情、问诊)研究员郝海清表示,“高价回购利率可以理解为央行确认市场对资金方面的预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如果7天的回购利率保持在3.35%的话,市场将不能适应央行的政策意图”。
事实上,回购的持续开展,也与货币政策中央行“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适度事前调整微调”的近期态度相呼应,体现出货币政策“稳中有势”的调控思路。
“预计货币政策下半年也将以维持稳定为主”。 根据交通银行(行情、问诊)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年内,尽管从稳定增长的立场出发,存在利率下降的必要性和压力,但考虑到防止物价再次上涨、房价大幅反弹、防止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增大,利率下降将变得慎重。
标题:“央行重启逆回购凸显“稳中有为”调控思路”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