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2字,读完约2分钟
■低级地方政府债务是最脆弱的部分,中小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比较大
此次审计是变相融资清理,为全面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审计局公告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局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此次审计是变相融资清理,为全面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我们估计年一季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额9.59万亿元,债券融资额约2.37万亿元,基础产业信托规模2.11万亿元,财政部代为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约6500亿元,共计约14.7万亿元。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融资租赁、售后租赁、Bt(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押金施工和违规集资等方式进行举债融资。 根据审计署的抽样结果,从年到年部分省本级和省会城市本级的财政举债规模约占两年新增债务总额的16%。 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规模更大。 此次考核有助于国务院掌握各级政府全口径债务,清理变相融资,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低级别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最脆弱的部分,中小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比较大。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土地财政问题纠缠在一起,经年中审定,约定以收入为还款来源的债务在土地上转让约25473亿元,约占地方政府直接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结余的38%。 今年以来,一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减少,是地方政府债务最薄弱的环节。 预计年末贷款约26.5%为县级平台贷款,主要由农信社、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放。 而且,这些金融机构大量购买低级城投债,风险变大。
消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成为必然选择,但风险释放尚需时日。 年末现金流无覆盖/半覆盖融资平台贷款分别为1万亿元和7000亿-8000亿元,这部分贷款风险相对较高,约占当时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的19.4%。 过去两三年,融资平台融资结余增长缓慢,但由于高额不规则融资的兴起,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更多、庞杂而脆弱。 由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紧迫性大大提高了。 预计未来的措施可能包括:1.调整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建立可持续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 2 .地方政府加快库存资产的运用。 3、确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三方的损失分担机制。 虽然这次评选意味着改革的步伐将加快,但短期内的不确定性将会提高,风险完全释放还需要一段时间。
标题:“审计署摸底或意在财税改革”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