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6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的地方性政府债务余额到底是多少? 审计署、财政部、银监会监测统计,对统计口径不同,公布周期也有很大差异,表明了地方债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事实上,如果不能实现动态管理,要得到及时的全口径数据几乎不容易。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因此,本报记者接触的财政系统人士担心,地方债务问题将过度扩大,成为空打造中国经济的工具。

这个行业缺乏反映全球的动态数据。 截至年底,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2万亿元。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今年6月表示,截至今年1季度末,地方融资平台融资余额为9.59万亿元。

目前,主管该行业的财政部方面没有公布财政系统统计的具体债务数据。 年9月,为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实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测,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宣传运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的通知》[]378号。

通知指出,财政部于2009年4月完成并先行发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统计总结子系统》的开发工作,并于2009年6月完成了系统其他功能的开发工作。 该系统在通知发布后,将免费提供给各地财政部门和债务机构采用。 根据这个计算,系统至今已经运行了将近一年。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财政部预算司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 19号)精神的措施。

19日文认为,地方融资平台企业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偿债风险增大,为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动态监测,该文由建立债务管理新闻体系的实务人员移交财政部。

根据前述负责人的介绍,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统确立了“纵向到底、横向边缘”的方针覆盖全国。 纵向是指系统贯通中央、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 横向是指系统贯通各级政府本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融资平台等机构,数据最终汇总到财政部。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乡镇债务数据都有。 通常,乡镇债务数据由区县管理。 ”前面的负责人说。 据本报采访,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各省市区町村的基层政府开始如下要求学习操作和填写数据。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该系统中实际数据的覆盖率。 同时,由于数据已上报好几层,其准确性无法与审计部门特别审计的结果相比较。 因此,系统内的数据尚未公开。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该系统分为网络版和独立版两大类,其中网络版配置在财政内部网,由各级财政部门,以及有财政内部网和互联网连接的各部门、各部门等采用; 独立版被无法连接财政内部网的部门和公司等采用。 在财政系统内,对该系统的管理权限赋予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处。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申请规则按层次报告,按阶段总结。 ”前面的负责人说。 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统上线后,财政部网站刊登了“应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数据质量”的未签名复印件。

本文通过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质量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统计口径不准确,二是统计数据不完整,三是数据不及时更新。 文案显示,一些融资平台企业使用财科技商品、信托产品借款和向其他公司融资、政府回购项目未反映在债务管理体系中。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本文还强调,为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监督检查,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新闻纳入财政、审计监督范围,及时纠正部分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漏报、漏报、误报的现象。

此外,中标人北京用友政务软件企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系统以“项目”为主线,实现了计划申报、预算核准、贷款登记、资金录用、还本付息、会计核算、绩效考核等各个阶段政府债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该系统包括系统维护、基本新闻、债务申报、债务审查、统计查询、风险预警、拆解决策、数据传输等8个模块,具有债务管理、统计查询、数据观察等功能。 因为这为多层次的多部门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 国务院公布了房地产等多项新闻系统建设事业的改革时间表。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本报记者了解到,政府的财务报告制度也是重要的基础。 政府的财务报告制度与目前的预决算报告不同,类似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但新闻披露的主体为政府。 一般包括政府整体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 要建立这一制度,需要将行政机关会计记账的基础从现行现金支付制改为权责发生制。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今年5月,财政部国库司长翟钢透露,中国已经有23个省试编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目前,财政部各司局牵头办理的业务还包括健全债权债务人结算机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财务部长楼继伟在谈话中提到了上述实务文案。 朱光耀副部长在7月也表示,中国新一届政府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了解地方融资平台的家底。

“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年12月发表的以财备463号文为中心的文件,主要是关于政府公益性投资融资渠道的限制。 解决如何分类解决各融资渠道积累的债务、分区域吸引资产项目过度依赖土地等问题,需要动态管理的数据基础。

标题:“地方政府性债务能否实现动态管理?”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