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中广网北京7月21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国信息联播》报道,央行正式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7折下限,并通过商业几乎自主明确贷款利率水平。 作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这通常被解释为给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带来活力。 但记者调查显示,短期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容易缓解。 专家建议,有必要开放民间金融机构,比较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据统计,以民营公司聚集的浙江省为例,110多家法人公司中,只有10万家左右成为银行融资客户,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那么,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真的能处理这个问题吗?
浙江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胡经理:中小企业可能得不到优惠。 反而可能是大中公司优待的。 因为他们的人性和规模都优于中小企业。 我们享受不了这个利率优惠,可能分不了这个蛋糕。
有分析认为,新政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原因是长期的。 随着有足够存款的大银行降低利率,为大企业服务,中小银行将着眼于中小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 但是,在融资资源匮乏的今天,融资流入实体经济时很可能出现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的融资价格越来越低,反而推高了高校中小企业的融资价格,经营越来越困难。
财经评论家马光远(小顾客本来就没人服务,差异化竞争也是竞争大顾客。 也就是说,一方面必须推进利率市场化,但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就必须在供给方面进行文案撰写,开放民营银行,让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 这是根本的问题。
实际上,即使有7折的下限,商业银行90%的贷款也在执行基准以上的利率,即使下跌,幅度也基本在10%以内。
上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付少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贷款利率下限形同虚设,但实体经济需要钱的紧迫性比较强。
为此,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尚不成熟,但只有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才能挑战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存贷款的市场利率,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与他的交易对手一起决定利率的价格,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渤海银行杭州分行行长姜乳云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地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将发生生存竞争,过去银行高增长、高利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银行从现在开始必须改善资本效率,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担心贷款利率下限消失会导致银行间的恶性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大家为了争夺某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公司,互相不断杀价竞争,会影响银行的整体收益,也影响市场的稳定。 管理部门应该关注市场秩序,看看银行在贷款时利率是否有异常变化。
标题:“央行取消贷款利率7折下线 专家:仍需开放民营金融机构”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