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5字,读完约3分钟

在19日至21日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中国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和国内外碳排放交易机构的官员、研究碳市场的专家和相关公司就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国的宣传、碳交易宣传的要点和难点进行了探讨。

深圳碳排放交易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试点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我们感到兴奋和鼓舞。 ’中国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司长苏伟说。

“十二五”期间,中国明确了“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减少16%,碳强度减少17%”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正在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

年初,中国在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市启动了被业界称为“6+1”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今年6月,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营,其他试点政策、制度和技术水平的设计也基本完成。

许多行业人士对中国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前景依然持谨慎态度。 “飞行员只是一步,需要完善的东西太多了。 主要是立法和排放总量的明确化。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说。

气候立法工作滞后已成为推进碳市场建设进程的现实障碍之一。

“由于没有国家立法,节能减排机制缺乏强制性约束。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说。

“首先,政府必须明确碳排放总量,同时制定合理逐步向下减少的计划,才能进一步推进配额的分配。 配额具有稀缺性才能有市场,只有实体进入买卖才能盈利。 ”中国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长熊炎说。

苏伟认为,配额分配是否对市场有足够的诉求,对碳市场的形成和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配额不能太多。 否则,很难确保市场供需平衡,而且必须考虑公司的承受能力,不能影响公司参与的积极性。

开放式碳金融产品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另一个重要共识。 “金融干预不足,金融衍生品少,是碳市场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李俊峰说,引进碳金融时要特别注意,把握一个度,使市场活跃起来,但不要过度投机。

熊炎表示,碳金融在中国还只是一个概念,中国要实现减排目标,至少需要几万亿元的投资,这样的强势需要得到政府、减排主体和金融市场的协助才能实现。

目前,我国的碳交易试点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市场监管、标准制定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建立中国的碳市场所需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长。 》李俊峰解体,中国碳市场的“路线图”能否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顺利出台,取决于经验的积累。 他说,欧盟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但迄今为止做准备的时间也很长,有很多经验教训,中国的情况明显比欧洲要多、要杂。

标题:“中国碳市场试点起步 快速发展前路困难重重”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