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34字,读完约9分钟
“年底,国家发改委将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4个部门开展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 在大量前期研究、实地调查、专题讨论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规划稿。 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急于进行完全的修订。 ”
6月27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城市化建设实际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称《报告》),明确了上述消息。
前一天,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提交了这份报告。 徐绍史表示,推进城市化必须统一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市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行业的体制机制改革。
另外,徐绍史建议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
“徐绍史这次是代表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与国务院的具体部署不同。 这只是总结了来自原相关部门的意见,并以此向公众开放。 具体如何推进,现在还没有具体说明。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杨禹昨天说。
杨禹还认为,徐绍史报告的亮点是提出了对不同城市户籍的开放构想。 “目前,未来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要点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全面开放户籍,但考虑到中城市要有序,不同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同,我们认为应该分类推进。 ”
本公司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引用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冯可爱彬的研究,将目前居住在15863万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价格为18091.58亿元,为年完成这一任务,各级政府每年为此新增的财政支出为2261.45亿元。
据本报报道,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在一份城镇化建设情况专项调查报告中指出,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城镇化价格分担机制,合理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公司和个人的分担比例和方法,理顺劳动力出口目的地与进口目的地的关系
徐绍史:现行制度的固化
城乡的好处失去了平衡
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相关计划的进展备受关注。 今年5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相关负责人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城镇化计划由国家发改委主导,将于年内公布。
住建部作为城市化建设的主要部委之一,最近士兵分多次进行了调查。 杨禹告诉晨报记者,目前的调查都是为制定相关方案做准备。 中国的城市化是如何推进的,也许要在全国城市化实务会议和新型城市化中长时间快速发展规划后,才能进行系统的配置。
6月26日,徐绍史简要介绍了“促进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四个战术要点。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能力推进城乡快速发展和一体化
徐绍史表示,现行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优势不平衡结构,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和城乡快速发展一体化。
杨禹认为,当前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最大困难还是资源有限,“本来我们说存在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但现在各地都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最大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制度对外服务的封闭性。”
“具体来说,目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公共交通、食品、医疗等政府财政支出,也可以享受户籍和非户籍,但这种享受并不均等,矛盾也很多。 ”杨禹说。
《报告》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年均上升1.36个百分点,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滞后。 纳入城市人口统计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庭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无法平等享受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矛盾,“城市化对内需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的基本想法
《报告》指出,中国“处于城市化率30%~70%的高速发展期”,但城市化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变化。
从外部条件看,随着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结构再调整,全球市场争夺、资源供需矛盾、减排压力不断加大。 从内在动力上看,“国内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引发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
“过去依靠的是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模式。 ”。这是“报告”的结论。
为此,《报告》提出了城市化的基本构想。 “以人口城市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支撑综合承载能力,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
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徐绍史就改革方向作了大致的表述。 “要着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市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要行业体制机制改革。 ”
这些体制改革包括逐步消除城乡地区之间的户籍壁垒,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融资机制,建立市场布局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的设置,合理增设城市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未来中国推进城市化的重点不是大规模建设城市,而是提高现有的公共服务能力。 这也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工作。 ”杨禹说。
路透社昨天引述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的观点称,此次城市化与制度等软建工作越来越相关,不着急,但掌握未来人口迁移规律有助于减少投资浪费,提高城市化质量。
易鹏表示,本轮城市化有可能在二三十年、一代完成,“这么大的系统性工程为什么要抓紧进行? ”。
易鹏还指出,城市化具有不可逆性,过快会导致资源浪费,而且这次城市化涉及制度改革,必须由包括民众在内的各界形成共识才能推进。 “现在改革正处于巨大的游戏时期……如果没有铺垫和营造气氛,要实现目标是不容易的。 ”
城市化的五个质量问题
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滞后。 纳入城市人口统计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无法平等享受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矛盾,制约了城市化对内需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
二、土地城市化比人口城市化快。 一点城市“小摊”式的扩张,脱离了实际的宽阔道路、大广场的建设,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太多,建设区人口密度高,耕地减少太快。
三是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 东部一点城市密集地区的资源环境制约加剧,中西部资源(行情、资金、股吧、问诊) )环境负荷能力强的地区城市化潜力有待发掘。 城市群布局不合理、城市群内部分工合作不足、集群效率不高的部分特大城市主要城市人口压力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功能不足的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
四是“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一点城市空之间无序开发和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问题严重,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问题频发,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外来人口聚集区居住环境恶化。
五是体制机制不完善。 现行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优势不平衡结构,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和城乡快速发展一体化。
城市化的四个战术要点[/s2/]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存量优先,增量拉动的大体情况下,以农业转移人口为要点,兼顾地方就业城市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等城市常住人口。
二、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优化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用综合交通互联网和新闻化互联网连接大城市和小城镇。 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使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渐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三、提高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能力。 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防治和管理“城市病”; 加强城市产业支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城市管理方法。
四、推进城乡快速发展一体化。 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标题:“城镇化报告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划正抓紧撰改”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