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88字,读完约15分钟

据金融界网站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财务管理全球论坛”于年6月26日在北京举行。 论坛将首先探讨在剧烈波动的经济周期下,公司如何重新认识和界定财务管理的作用和责任,真正成为公司价值创造的领导者。 金融界网站作为战术合作媒体报道了这次论坛的盛况。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

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的演讲。

以下是副本的实录:

(/S2 ) )高培勇(/S2 ) ) :大家好。 今天是命题作文。 中国经济转型和财税体制转型。 以这个主题为中心,我想和大家分享以下的评价。

第一种评价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复苏并不是基于现有的经济结构。 我观察到今天会议的主题叫做经济循环波动下的财务管理,这个主题实际上包含了如何评价我们眼前还在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问题。

我记得五年前,我们把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性表现为前所未有的,百年不遇。 但是,五年后,我们是否对这场特殊的国际金融危机有了新的认识,从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波动情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动频率之多,出乎我们的意料。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温家宝总理今年1月6日召开经济专家座谈会,指出过去的政府一直面临经济危机,但还看不到什么时候摆脱危机。 用以前的理论分析当前的经济周期,发现其实本轮经济危机的形成有一点特殊的因素。 这次危机不仅有经济周期的因素,也有结构性的因素。 正因为结构因素越来越深,在过去的五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经济波动现象都频繁发生,经济衰退的周期越来越长。 此外,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与以往的反危机对策相似或相似的措施来应对危机,但即使有效果,也没有真正发现问题的根源。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这是我们至今为止发现的基本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要摆脱这次危机,必须同时使用反周期因素和反结构因素。 涉及结构性,我们知道它的调整和变化不是一步一步的,必然是相当长的进化过程。

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我们一定会在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走出这场经济危机。

第二个评价是如何应对眼前的这场危机。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实务会议,去年宏观经济政策的表现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样说,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样的表现和我们以前在教科书上使用的表现大不相同。 以前,我们总是给宏观经济政策定义反周期的定位。 换句话说,我们过去总是把宏观经济政策当作总量调节的政策。 危机来了就开始实施货币扩张,通货膨胀来了就采用货币紧缩。 这就是我们对宏观经济政策非常了解的操作方法。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上次中央经济实务会议为什么在反周期调整的基础上推进了结构调整,这显然是基于眼前情况的深刻评价。 既然周期因素和结构因素交织在一起,应对眼前这场经济危机一定要运用反周期手段和推动结构调整的手段,在两个战场出击,才能度过眼前这场危机,走上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因此,至少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安排上经常交替变化,有时周期相反,有时推动结构调整。 正因为把宏观调控资源配置在了两条战线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宏观调控操作布局并不像2008年到2008年那样简单。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第三个评价是,我们一方面要反转周期,另一方面要调整结构。 在两条战线上,然后战斗。 我想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围绕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 但是,如果有人提出通过货币手段持续放水以实现稳定增长的战略的话,当然也会有赞成或反对的声音。 比如有人提出2008、2009年扩大投资的计划,比如4万亿美元促进经济的计划,既有赞许的声音,也有强烈反对的声音。 因为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发现了这样的操作,就像人类服用抗生素一样,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既有好的作用,也有不好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如果有人提出减税措施以实现稳定增长,至少迄今为止,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其他媒体,都没有发现过反对的声音。 与此相反,由于厌恶减税的力量不足,厌恶结构性减税的力量不足,主张从结构性减税转向全面减税的人越来越多,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减税可以得到国民的共识,也可以说是当前经济政治行业的“最大公约数”。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在第四个评价中,关于减税,自然要问谁将减少什么样的税,向谁减税。 我们看看这种年中国税收收入结构的版图,在这种结构的版图中,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中国的税收收入结构不是均衡的结构,而是畸形沉重的结构。 面对这样的结构,无论实施减税,什么税减什么税,什么税都显然会全部被砍掉。 我一直把减税比作为女性来减肥。 当然也包括男性。 他一定是减少了该减的地方,不应该减的地方没有减少。 那些地方应该减少,明显是肿胀的地方。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根据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中国有18种税种,但从各税种取得的税收收入规模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来看,我们的流转税份额将达到70%。 这里通常流转税为55.4%,特殊流转税为9%,其他流转税为6%,流转税为间接税,间接税是什么税呢? cfo的大家都很清楚,这些税必须堂堂正正地进入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之中,与价格融为一体,通过价格转嫁给所有顾客。 也就是说,它和价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公司收入瑞和个人所得税共占四分之一多,尽管其他税种数量很多,但收入规模却不值得特别关注。 因此,从这张图中,大家考虑的是减少间接税。 间接税中最大的是包括增值税和营业税在内的普通流转税。 我们由此得到了非常重要的评价。 那就是间接税,特别是其中通常的流转税应该成为现实税收结构中减税的重点。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在第五个评估中,公司税也应该成为减税的重点,与上图不同。 这张图是我根据中国现实的税收来源结构绘制的。 谁给了政府钱,尽管这张图有7个份额,但除了其中一个份额“其他类”之外,剩下的6个份额尽管所表示的名称不同,但具有共同的性质。 这种性质他们都属于公司,无论是国有公司、集体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公司、私营公司、涉外公司,他们都属于企业法人。 但是,合计这6个份额发现,公司税收占所有税收收入的90%以上,个人向政府缴纳的税收每年只占9.5%,其中6%为个人所得税。 出于这样的基本印象,我们说减税减什么税? 不是减少个人税,而是应该减少公司税。 为什么要减少这么多? 至少要从表象上寻求国家税收收入来源结构的基本均衡,进一步说,要寻求公司税收负担与居民个人税收负担基本均衡。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我听说过中国公司的税务负担很重,其实所有纳税人都不嫌弃税务负担轻。 进一步注意的话,会发现中国的税收总量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几乎是中等水平。 但是,进一步来看,由于中国90%以上的税收负担都压在公司身上,居民个人往往不是直接纳税人,而是纳税人。 这是因为用公司支付的税收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来说,很明显我们公司的税负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很高的状态,有必要对此进行调整。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我们这样操作时,减少公司税会减少间接税两次,所以增加什么、减少什么,是税收的结构性调整,从结构上考虑,以税收的结构性调整推动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因此有结构性减税的特殊称呼。 关键是增加什么,减少什么。 主张减少间接税、减少公司税时,实际上相反的命题成立了。 那就是增加直接税,增加居民个人税。 通过这样增减的一些变化,寻求中国税收收入结构的优化。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应该说这样的调整符合税制快速发展的规律,目前可以提出的规律有两个,一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统一性的规律。 是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交融加深的过程。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宏观调控措施相互协调,各国经济制度相互对接,税制也是如此。 当全球税制结构趋于均衡化时,直接税和间接税基本趋于均衡化,当公司税和居民个人税基本趋于均衡化时,我们的税收结构也必须走同样的道路,这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其二,人类文明对税制结构的公平追求。 我们在学校也见过这样的表现。 税收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只是作为赚取收入的手段而被采用,那个时候简单原始的直接税、人头税、漯台税、窗户税很流行,非常受欢迎。 但是,当人类文明进一步迅速发展,可以进行市场交易时,人们发现可以将税纳入价格并按交易征收,间接税得到了普遍推广。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进步,不仅要考虑政府获得收入的问题,还必须考虑政府如何公平地将这笔钱分给社会的成员。 此时,税制处理的根本问题不是税负的高低问题,而是税收负担在社会成员中按什么标准分配的问题。 是按间接税的净费用分担,还是按别的标准分担? 例如,是按照人们获得的收入大小来分配,还是用人们拥有的财富存量来负担? 因此,分担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正在进化。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这个时期直接税回来了,现在回来的直接税不是单纯的原始直接税,而是发达的直接税。 例如按收入额征税,按财产征税,是人类对税收文明的追求。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税收改革的论述只写了25个字,后一段是这样讲的,要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化的税收政策。 所以我说,面对危机进行的这种结构性减税的操作实质上是税收结构的调整。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第七个评价是,既然大家都承认或可以承认公司税和间接税是减少的重点,那么如何减少呢? 应减少的这些税既要符合公司税的优势,也要符合间接税的形式。 目前,大家可以达成一致,或者说能取得一点实质性效果的,是第一条途径,就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改为增值税。 间接税是三种首要的税,大家都知道,是增值税、营业税和费用税。 比较而言,取得最大效果的是增值税。 原因之一是增值税的阻滞最大,它占了目前中国税收收入的40%。 如果对这种税种做一点动作,它会极大地影响公司和居民的税收。 第二营业税是否应该减少,我们说过应该减少,但是营业税从94年成立的时候就已经事先决定了将其未来和增值税合并在一起的想法。 也就是说,现在要做的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营业税应该减少,但是考虑到将全年所有的营业税都改为增值税,就像人们对现在的住处不满而想重新装修一样。 如果你买了新房子的话,两年后我会搬到新家。 与其装修现在的老房子,还不如筹集所有的资金装修未来的新房子。 两年后搬家的情况下,也能更好地享受减税的效果。 所以,即使应该减少销售税,现在减少它就等于事情的两倍和成功的一半。 老百姓把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税都叫做费用税,但是费用税是特殊流转税,它不是对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征收的。 他有选择性征税,选了什么,费用税大致包括两类。 肯定有人不赞同第一奢侈品、第二能源资源类产品、削减费用税。 并且,会得出削减费用的税等于富裕阶层的减税的评价吧。 能源资源减排类的税收也违背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引起歧义。 所以比较起来,可以削减的应该是增值税第一,削减增值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看来是增值税改革。 增值税改革有三个途径,一是减少重复征税。 当我们谈到营业税增值税的好处时,我们总是说增值税通常没有重复征税现象,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现象。 当提到某税种存在重复征税现象时,正因为该税种负担重、重,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的营业税纳入增值税体内,消除重复征税现象就是减税。 其二,使营业税享受增值税已经取得的减税优惠。 2009年增值税进行了被称为变革改革的非常大的改革。 虽然表面又多又复杂,但实际上是在增值税上增加了税收抵免项目。 就像我们个人所得税的所谓起征点,从2000上升到3500一样,增值税获得新的税项当然是减税,但是2009年没有那个,没有给予营业税的安排。 那么,让这家增值税进入后,生活的各个方面条件都相同,也享受到了增值税的减税优惠。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第三,在这次增值税改革的过程中,新增的两级税率为11%和6%,这是为了适应服务业的需要,可以看出,新增的两级税率比原来的税率要低。 其结果是什么? 平均税负水平下降本身就是减税。

在第八种评估中,增税后还将降低税率。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随着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种税种的合并,增值税在所有税收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减少,原增值税占40%,营业税占16%,这是去年的事。 其他税种如果不调整,只有两种税种合二为一,增值税的份额才会增加到55%以上。 做财务的人都很清楚这不利于财政收入的风险控制。 怎么办? 为了不过度扩大增值税的范围,必须在增值税改革之后努力。 要说如何实现这一点,那就是之后提高增值税的下调率。 例如,将标准税的17%降低1~2个百分点。 按照目前17%的标准下调1%,估算增值税将减少2000亿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教育增值税、城建税等寄生在增值税上的许多小税种。 去年征收了地方教育增值税,把这些加起来,一个百分点可能带来2300亿到2500亿。 此外,如果加上增值税到增值税的减税额,两者的总和可能会达到数量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第九个评估是,这次增税绝不仅仅是税制上的调整,而是新一轮财税改革,而且这次财税改革的效果不亚于1994年的财税改革。 增值税改革和新的财税改革有什么关系? 我说三个例子。 请大家拆除。 第一例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税收上的独生子女,目前的增值税改革只将营业税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增值税。 今年8月以后,全国将实施增值税变更,营业税变更为增值税的部分将进一步扩大。 随之,增值税的变更范围也扩大到铁路、电信及建筑安装等。 如果到了今年没有发生大的事故,所有的营业税都将被变更为增值税。 到了这个时候,作为地方政府独生子女的销售税将不复存在。 虽然可以对收入进行一定的划分、一定的调整,但是地方政府如果没有自己的孩子,他的日子该怎么走,地方政府肯定会萌生主体税重建的要求。 中央政府也会做出相应的安排,所以地方主体税种的重建和地方税体系的重建是增值税改革的第一个重大命题。 让我们看看十八大报告。 我刚才提到了25个字符,从25个字符开始的一句话叫做地方税体系的构建。 然后,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化的税制,我认为是有可能发生的改革。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第二项改革,随着增值税份额的扩大,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正如我们刚才提出的一个,必须降低分类。 但是,在降低分类的情况下,还必须填充新的税种。 用什么来消灭,只能直接抵消,用个体税来抵消。 直接税也好,个人税也好,对现实中的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不是普通人,谈谈在座的各位公司吧。 我们减少你们的间接税,减少公司税,然后增加个人税,增加直接税时,有百人不愿意,千人反对的理由。 我们说必须做这个,但是又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这是第二个改革。 无论是增值税的分割、所得税的分割、税制整体、财政体制的完善,都有重新谈判、重新设计、重构的过程。

“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有些结论似乎成立。 那就是,这次拉动的财政税收行业改革是在这次经济危机过程中发生的,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必需的。 在这样大的变革背景下,财税体制的影响值得我们仔细预测和仔细期待。 经过这样的变革,我们中国的经济结构将更加合理,我相信我们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入健康持续的轨道。 谢谢大家!

标题:“高培勇:中国经济转型与财税体制改革”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