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36字,读完约5分钟
住在碧波花园的林先生,因为母亲热衷于购买健康食品,所以很无奈。 “明明知道这些人是用来骗老人的钱,却管不住他们。 在我没有观察之前,妈妈被她们带去了活动,买了一堆健康食品。 ”像林先生的母亲周先生一样,这三年来,仅罗湖区法院的统计就有涉案金额达到6亿1500万元的非法公共存款吸收、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案件,1500多名老人成为受害者。
对热情的服务老人说:“放入瓮中”
2006-2009年间,广东某世纪保健品连锁经营管理有限企业以推广保健为名,以提供免费体检为幌子,指示员工带老年人到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免费体检。 受过专业训练的员工以“服务周到,对老年人很好”的方式向老年人销售健康食品。 他们还发行企业经费卡成为会员,以年息20 %~30 %的高额回报的投资为吸引力食物,为用户发行租赁费用卡,以投资合作开“租赁体验店”的形式吸收公共存款。
老周在这家企业依法调查后,才恍然大悟。 据统计,从2006年开始的一年间,该企业在深圳范围内变相吸收公共存款共计4.68亿多元。
孤独的老人容易受骗
近三年来,罗湖区法院审理了43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类案件。 如果拆除这类事件,这类事件的老年受害者占50%。
这些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大多是孩子忙于工作,与父母的感情交流和思想信息表达少,不了解父母的投资情况,无法准确及时地进行预防和指导。 骗子采取的手段多以“组织玩耍、送礼物等给老年人孤独的生活增添色彩”的方式欺骗老人。 同时,老年人对个人财产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但投资能力弱,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较强的投机心理、较低的评价能力”的优势进行诈骗。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一直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他认为,老年人之所以成为这类事件的受害者,是因为现在的老年人更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社会的关心。 一是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其次,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老年人,也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对集资诈骗类犯罪做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并以为老年人开展普通法活动、为老年人讲授法制教育课、张贴推广海报、播放法制教育电影等形式,对老年人群体进行法制推广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避免陷入犯罪陷阱 并且,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受害者的自述
退休教师黄老太
“投资”希望分红50万以上
2008年底,一家保健品企业的员工在社区为老年人举办了免费体检和健康保健讲座。 他们的服务态度很亲切,像我们这样在家无所事事的老年人很乐意参加。 后来,我们老人认识了这些人,他们建议我投资保健品,说可以参加企业分红,我投资了15万元,年息16%按季度分红。 后来,这家企业新成立了其他企业,我原来的投资金也转移到了新企业的投资项目上。 新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卡的方式,继续投资企业的租赁业务。 在这家企业的业务经理的劝说下,我投资了50万元以上,不记得分红比例了。 记得每季度能收到27000元的回报,收了一年,企业没有再分红了。 我在这家企业买过食品和健康食品,这些钱从我的投资红利中扣除了。
欺诈企业的详细情况
所有的诈骗都以“高回报”为诱饵
相关人员陈某,某企业深圳分企业负责人[/s2/]
一家企业从事保健品销售,首要的业务流程是业务负责人拉拢客户,业务负责人向客户介绍企业业务情况,使客户快速发展为会员。 客户购买企业会员后,可以在980元、3800元、8800元的不同阶段成为会员。 顾客购买经费卡后,可以用经费卡购买企业的保健产品。 对于会员客户,企业经理和主管向客户介绍企业加盟合作店的相关情况,客户愿意的话可以投资开设加盟店,加盟店的设立经营由企业负责,销售利润由企业和客户分成。 合作期限为三年,企业承诺投资加盟店,企业返还顾客利润,一年半内顾客可以收回投资价格。 一年半内,如果客户未能充分收回投资价格,企业将不会在第19个月内一次重复向客户弥补和退还客户投资价格的差额。 在之后的一年半里,顾客可以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与企业分成。 在该结算中,顾客的年投资收益率约为8%~12%。
随后,企业业务转为租赁业务,设立深圳分公司,营销模式也开始以销售租赁卡的方式开展业务。 具体来说,可以购买企业的经费卡,签订顾问合同。 经费卡面额为5万元至40万元,每季度向顾客发送顾问费,年收益率约为8%~16%。
此外,企业还邀请顾客合作设立加盟店。 具体的合作方法是顾客可以投资开设租赁体验店。 合作期限为三年,企业在负责培训顾客员工的同时,根据顾客的投资金额向顾客提供适当金额的可租赁物资开展租赁业务。 顾客的年收益率在12%~18%之间。
这么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很多人参加这些企业的投资。 但是,由于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将利润返还给顾客,所以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企业就会以“资金链断裂”、“投资购买产品”等各种借口停止分红,卷走金钱逃跑。 (深圳晚报记者赵东眉通讯员罗云) )。
标题:“6.5亿元“贴心服务”集资诈骗案1500老人中招”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