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2字,读完约4分钟
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仅三周年,实际可采用面积450平方公里中约5成的土地被迅速征收。 其快速推进的支撑在于国土资源部支持下的新征地模式。
两江新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包括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650平方公里。 但是,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外,两江新区实际可用面积450多平方公里。 截至今年4月,该区累计完成征地30万亩,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708亿元。
6月17日,两江新区媒体从业人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据测算,目前已建成征地面积30万亩,约200平方公里,已占两江新区实际可用土地的5成左右。
根据该区向媒体提供的资料,该区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在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下,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其具体方法是“片、村整体推进、先发制人、征转分离”的征地模式,首先要与该区管辖的鱼复、水土、龙兴三个园区的实施进行比较。
如何划时代地安置农民? 两江新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区办法是“政府部门统一安排时,将土地经营取得的收益和未来可能产生的税收收益,通过一点点的财务安排,适当地给予拆迁户一点点的利润,从而处理了问题。” 一户三口的农民可以直接从征地中获得约30万元的利润。 这些安置室还从以往的有限产权中调整为完善产权。
两江新区的运营构想是,先征用成片、全村土地,由被征用农民整体搬进事先修缮的拆迁安置所。 这些投放在该区的拆迁安置所,此前国内各省市农民拆迁安置所改变了“鸽笼”等高密度建筑模式,小区容积率为2.5,绿化率为33%,且小区建筑和内外环境与主城区内商品房建设标准基本一致。
区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根据重庆市目前执行的2008年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每平方米农村房屋补偿标准为150元300元,按此标准“以民求地”基本无法成功,但该区找到了突破口。 现行规定可以补钱也可以补房,补钱的方法不能突破,但是补房的方法限定了面积,没有限定建设标准和环境。
两江新区按照大城市商品房标准建设拆迁安居住房向农民提供补偿,巧妙地解决了征地纠纷。 据本报记者掌握的消息,该区3年来几乎没有征地冲突。
对两江新区征地农民的补偿,到底占当地政府土地后续收益的多少比例? 目前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宗伟今年3月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区土地出让结构以工业、物流用地为主,但转让给投资者的工业用地“基本无利可图”。 出售的物流用地基本盈亏平衡,略有利润。 该区出让利润较大的是现代服务业用地。 被定义为两江新区“金融核心区”的重庆江北口3年来土地出售利润为167.8亿元。
汤宗伟认为,两江新区总投资2200亿元,目前各银行授信2000多亿元,会计资金400亿元,“从长远来看,会计很容易拉平”。 土地收益(不计算土地附加值(至少1600亿,税金400亿,财政资本金,税收至少200亿。 另外,汤宗伟认为该区可以实现年度财务平衡,目前该区正在对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预算管理。
其财务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江新区的起步阶段(至年),由于自身利润较少,前三年50%的投资依赖银行。 30%通过发行债券或新的金融产品,20%为财政收益,如资本金、征收过程中的税收返还及建设中产生的契税、公司的税收收入等。
第二阶段是另一个“532”,50%在银行不变。 30%依靠财政收入,20%依靠发行债券。 同时在资本市场开始直接融资,计划在这个阶段推出两个项目。 到第三个投资阶段,财政收入占50%,银行占30%,其他融资占20%。
标题:“重庆两江新区试验新征地模式 化解拆迁矛盾”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