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274字,读完约18分钟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否导致镉米出现,当地科研部门和政府部门都保持了一致的谨慎 河南人老袁3年前来到宜兴丁蜀镇的双桥村,在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否导致了镉污染的出现,当地科研部门和政府部门保持一致的谨慎 河南老袁三年前来到宜兴丁蜀镇的双桥村,在太湖边的104国道西侧承包了11亩土地。 去年,江苏省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江苏省地调院”)来了几名研究员,租用袁氏土地进行土壤修复试验。 袁先生已经种了草莓,就在自己的田地旁边介绍了当地农民的土地。 江苏省地调院来自南京的目的是小麦和水稻的栽培试验,通过在土中施用特殊的凹凸棒石粘土,以物理手段降低土壤重金属向农作物的迁移。 5月底6月初,江苏省地调院刚在这个租用的地块上收获麦子,从去年到现在,完成了一季稻一季的麦子试验。 今年4月上旬,江苏省地调院宣布,在某国土资源部资助的公益性科研专项中,2004年以来苏锡常地区部分土壤的镉、汞等重金属污染范围有逐渐扩大、连接点的趋势。 通稿也匿名提到“太湖边上一乡镇社凝聚地”的例子,由于多家公司将排污口指向工厂外的河道,一条河流中的河泥镉含量超过1500mg/kg,但灌溉在这条河里的稻田土壤镉含量平均为2.5mg/kg 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质量限制》规定,大米镉含量不得超过0.2毫克/公斤,国际通行标准不得超过0.4毫克/公斤。 超过0.5毫克/公斤的美国镉含量确实超过了国内和国际标准。 “这条河附近出现了数百亩的镉污染产地。 ’原稿的通称。 太湖流域的“镉米”事件由此引起关注。 作为陶瓷、跟腱等产业集聚地,宜兴是江苏省地调院上述研究中的一个要点样本。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与这一产业背景交织的“镉米”至今仍未在科研与执法监督之间形成统一标准。 根据隐匿的“土壤修复试验” 江苏省地调院的这篇通稿,“苏锡常地区从2005年开始的6年间,地表土土壤37.5%的样品点镉含量增加,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中性土壤中镉的环境质量标准值为0.30毫克/公斤,因此,上述增幅本身就很惊人。 据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晓蓉介绍,这些数据“还不是最严重的”。 王晓蓉也参加了这个课题,说:“在长江流域有点难以监管的小河道里,当地乡镇公司排放不良污染,陌生农民就近打水灌溉,“一定有污染。” 王晓蓉的团队负责上述项目的后期修复试验研究,在江苏省地调院进行全省网格化布点监测的基础上,截取重金属污染的典型区域进行反复监测。 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不是新鲜事,江苏也绝非首例。 2000年,农业部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进行了抽样监测,结果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到12.1%。 5月下旬,江苏省地调院向本报记者证实,当时前来跟踪的媒体层出不穷,但未接受采访称:“该项目仍在进行中,国土资源部审查和检查未通过。” 宜兴。 位于太湖之滨的这个县级市因紫砂壶和陶艺而闻名,外人不知道,但2003年进入了这个研究机构的视野。 那一年,江苏省地调院负责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起的“江苏省1∶250000多个目标地区地球化学调查”(以下简称“江苏省地球化学调查”),遵循全省土壤圈相关媒体元素含量分布现状及其分散富集、迁移演化等规律 该研究建立了江苏省土壤52种元素和有机碳含量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发现以前报道的江苏省土壤镉、汞、硒等元素的背景含量明显偏高”。 一位知情的项目小组成员告诉本报记者,当时的目的只是为江苏省的土地资源和生态化学建立客观的样本库。 其中一个积极的成果是发现了宜兴当地的富硒茶叶。 在2003年的这次调查中,“在城镇层面上特选了无锡的阳山镇和宜兴的丁蜀镇。 ”据上述知识分子介绍,江苏全省已知的土壤重金属异常区比较多,因此选择稍有不同原因的典型地区,其中包括人为活动造成的“天生原始、沉积率高”。 2007年,江苏省地调院再次对宜兴展开土壤质量评价,宜兴的土壤污染正式进入江苏省地调院的长时间监测视野。 宜兴的土壤污染从几年前就频繁报道,但一个原因与当时当地特殊的产业结构无关。 宜兴、东北有以化学工业建镇的周铁镇,南边有陶瓷、跟腱、锂电池工厂遍布的丁蜀镇。 当时,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中心研究员林玉链向媒体解释说,陶瓷污染主要出现在油污染、粉尘污染、废弃物废弃物污染、运输污染等方面。 这些污染最终作用于土壤,特别是废水、废弃物和废渣。 去年,江苏省地调院的两名研究员拜访了双桥村季洪发队长的家。 他们委托老季从村里借来的田地栽培一期的稻子一期的麦子,给他们一袋叫做凹凸棒石的粘土,种完后撒在土里。 老季不知道其目的。 他只是签了协议,收了工钱,按对方指示播种,洒了土,收了。 (/H ) ) )“树木生长的时候,他们连根拔起了土壤。 (去年9月) )收割完稻子后要带走10斤,在土里挖2米深的土,带走很多层土。 ”老季说。 这两位研究员还在他家天台上设置了“白瓷锅”,用来收集扬尘和雨水。 这个锅在旧季节平时放在难得的角落里,他只是被告知“不要看和摸”。 很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师生也来了,他们在江苏地调院的地块边上又租了10平方,与旧季节签订了雇佣合同。 5月中下旬,老季家前面的这片整齐的麦子快成熟了,江苏地调院和南大环境学院两地毗邻而居,粗看和周围的麦田没有什么不同。 (/h ) ) )在看不见的5分钟大小的地面上,模模糊糊地可以看到被雨冲刷的白色凹凸棒石的痕迹。 这就是江苏省地调院的修复试验场。 在江苏省地调院4月发表的通稿中,匿名提及了“添加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的耕地”。 “其大米镉含量低于0.85毫克/公斤,未添加粘土的大米镉含量超过1.05毫克/公斤”。 在南大环境学院的田地里,地块施用了10多种特殊的化学肥料,写有名字的招牌插在土里。 据该院教授王晓蓉介绍,这是用不同的钝化剂改变植物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化”。 “这是土壤修复试验,正在研究哪个固化剂效果最好。 ” 南大环境学院在丁蜀镇选择土地不是偶然的。 本报记者看了我院教师丁蜀镇土壤监测数据表,50个样品监测点中,80%以上点的土壤镉含量超过0.3毫克/公斤。 这个数字是ph7以下土壤能够安全生产的含镉上限。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一般与生长在该地块上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 我院的一个研究生拔了一株聚集在镇上陶瓷工厂的路边“扎根土壤”的稻子。 的实验室土壤中镉含量达到18.3毫克/公斤,与之相对应的大米镉含量为0.52毫克/公斤。 “但是,要证明那个地方有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不容易,工厂排出的粉尘也有可能正好落在一些农作物那里。 ”王晓蓉解释说,确认污染范围还需要持续注意。

““镉米”调查记”

[page] 来源是“连续验证” 5月下旬丁蜀镇多日下雨,安静的双龙东路上行人稀少,“前店后厂”式的紫砂工件。 当地除紫砂壶外,还有无数陶钵,作为低级的粗陶制品,经常与从外地进口的陶土原料一起堆在田地的地头上。 (/h ) )一家花盆工厂的工人正在桥下的(/(/k0 ) )地上用水泥、铁矿石粉、墨汁调制“釉药”。 他周围有成百上千个五颜六色的花盆。 参加江苏省地调院2003年“江苏省地球化学研究”的小组成员朱伯万向本报记者表示,2007年在丁蜀镇召集了数千个土样,2008年提出报告后,“当地政府做了很多工作”。 位于丁蜀镇芳溪村双龙东路旁的群鑫陶瓷厂,前身是琉璃厂,业主吕强锋说:“三年来,丁蜀镇烧煤的琉璃厂全部整修,政府不组建。” 当时,整个丁蜀镇的琉瓦工厂有300家。 煤气发生炉的不完全燃烧将废气排放到烟囱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灰色。 吕强锋承认,阿基里斯是粗陶产业,工厂满是泥“脏”。 据 媒体报道,宜兴去年开展了跟腱生产公司的维修活动。 所有琉璃厂都签订了关闭协议,其中200家必须在当年关闭。 丁蜀镇是跟腱公司最密集的地区,根据2007年的数据,城镇跟腱公司达到254家。 再往前,以紫砂壶和制陶技术闻名的丁蜀镇,由于制陶公司的集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随着大量小型、民营陶瓷公司进入市场,市场价格混乱,为了节约价格,大部分陶瓷公司都开始用普通压力机恢复生产,甚至用淘汰了半个世纪的手工压力机进行生产。 2004年,只有11家陶瓷公司通过了“ccib美国陶瓷认证”,大部分民营公司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土壤污染之祸。 浙江长兴人袁宝明在群鑫陶瓷厂东北侧承包了10亩土地。 20年前,当地大批农民加入陶瓷行业产业大军,耕地荒芜、转为工业用地时,袁宝明在报纸上看到,当地政府为吸引外国粮食农户发放了160元/亩的水稻补贴,来到丁蜀镇。 之后,袁宝明见证了跟腱产业在这个城市的兴衰。 “1985年刚来的时候只有两家国营琉璃厂,但之后就更多了,104国道的边缘几乎都被填满了。 ’10年前,袁宝明从水稻里种了草莓,但粉尘弥漫,不敢开塑料大棚。 “河里的水面很黑,草莓的叶子上有黑点。 (/h ) )“从阿基里斯分成的泥掉进河里,河水变黄了。 后来政府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一切都弄丢了。 ”他说。 “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流动污染,与燃料的采用有关,形成雾霾、灰尘,从雾霾的形成机理看是金属粒子。 ’宜兴市环境保护监管局副局长朱建松对记者说。 去年12月底是最后一个关闭阿基里斯工厂的截止日期,从此丁蜀镇陶土产业只剩下紫砂壶、花盆、瓷壶等字样。 随着琉璃瓦工厂的关闭,一起消失的是瓷釉工厂,年,丁蜀镇关闭了全城的锂电池工厂。 丁蜀镇政府环境保护科科长鲍至鹏告诉本报记者,这几年丁蜀镇为环境保护“做了很多大动作”,市政府对丁蜀镇提出了“只评价环境和文化,不评价经济”的想法。 群鑫陶瓷厂在琉璃瓦业退出后,租用了原址,目前有40多个个人紫砂工作室在厂内经营。 吕强锋只保存了小窑厂,每天有两三个工人把一点点个人工作室送来的泥胚送到窑里,经过全天候烘烤后自动出口。 整个过程很安静,没有烟雾弥漫。 (/h ) )吕强锋从没听说过村子里的土壤有重金属污染。 他说,对陶瓷窑的焚烧没有太大的污染要求,水也很少。 窑炉都是干的,做十几个茶壶大概只需要满满的水。 ” 本报记者走访多家制陶工厂,均称制陶业用水少,不需要排河道。 丁蜀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钱某介绍,群鑫陶瓷厂东边原有无公害水稻基地,每年向农林部门提交检测报告,但因超过重金属标准而被改种苗木。 为什么整治后丁蜀镇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他说,地调院仍在深入研究的原因就在这里,“到底来源来自哪里,污染每年是在恶化还是在减弱,必须连续验证。” “50米之外的数据可能不一样。 土壤重金属监测类似于工程勘探。 那里放下有问题。 这里放下比较好。 变化不是很大,但总是有变化的。 ”朱伯万解释说。 江苏省地调院的另一位当地信息研究者也对本报记者说,原生地质环境是首要原因,可能局部与公司有关。 由于地质背景条件的不同,部分元素局部丰富,“这个量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镉米”调查记”

[ page ] 在2003年对江苏全省的镉含量不同的调查中,地调院在江苏沿江冲积土中的镉含量明显相对丰富。 可以说江苏省土壤镉、汞、硒等元素明显丰富 宜兴或江苏省部分地区出现了“镉米”吗? 从当地的科学研究机构到当地的政府机构,都保持着一贯的慎重。 朱伯万对本报记者说,评价镉米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 (/h ) ) )“面上的作业”是指按照预先决定的亩数和范畴进行采样,搀土检查,如果有异常,则提高采样密度直到围住有问题的准确点,但是这样会变贵。 朱伯万说:“如果需要一亩的话,我会采一些。 ”。 “在某个地区进行土壤监测。 一分十万美元。 谁出这笔钱? ’宜兴市环境监管局副局长朱建松对本报记者说。 朱建松表示,市级环境监测机构没有监测土壤和稻米的资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监测公司只负责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如果周边没有发现重金属公司,(土壤监测)就可以不进行。” 另外,朱建松认为重金属超标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与某一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本值有关,要据此制定标准,才能知道是否超标。 “学术研究是一回事,科学调查是一回事,执法监督又是一回事。 ”朱建松说。 月16日,广州食药监局公布了饮食环节一季度食品抽检数据。 抽检的18批大米和米制品中,8批超过镉标准,其中涉及湖南攸县3家米厂5批大米。 有一次,“湖南省的镉超标大米流失到广东省”的新闻引起了国民的关注。 但是,关于这些大米的背景新闻以及相关产区周边的大米走向,没有什么信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院士赵其国认为,时间、地点、来源、产生的结果都要进行定点研究,搞清楚各种关系,才能确认问题的严重性。 (/h ) )“一股有问题,不能从点到一个区、一个省轻易引导。 其经过、代表性必须弄清楚多少”赵其国说。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于2003年作为“江苏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专家进入宜兴,最初在宜兴徐舍镇的化工厂进行土壤修复试验。 “很明显,这个地下风口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比风口高。 ’潘根兴记得2003年,他找到宜兴市农业局请求协助,但对方表示不愿意参加也不愿意出声。 我认为,与 徐舍镇相比,丁蜀镇近年来的重视程度大得多。 “丁蜀镇已经意识到要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但也有其他探索的地方。 ”。 潘根兴的团队试图进入工厂进行调查,但被对方拒绝了。 近年来,在逐渐扩大的工业区蚕食下,潘考地从原来的几十公顷开始,只剩下现在的几个“转角角”,这反而让潘根兴更放心了。 他认为,苏南城市化、工业化日益减少耕地,江苏不会成为水稻主产区,因而不会重蹈湖南、两广等地的覆辙。 但是,镉超标对不能移动的农民来说始终是潜在的危机,为了尽可能淡化危害,潘根兴建议附近的农民“不要自己吃水稻,而是拖到市场上去卖”。

““镉米”调查记”

[page] 镉难报销申请 5月中下旬,苏南地区下了几天雨,宜兴在雨天景色各异。 丁蜀镇周边的村子几乎都是陶制的海洋,村子中间的紫砂小作坊半开着门,像营业一样像停业,无数粗大的陶罐和花筒像没人照顾的孩子,露宿在雨中,它们周围都是泥土。 一切都很平静,2005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宜兴9800亩土壤污染”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淡薄了,现在当地人这样想起这几年好多了。 另一方面,说起水稻小麦,农民会为宜兴米的口感好而感到自豪吧。 这几年确实好多了。 至少丁蜀镇的人很棒,但是看不到肖画的琉璃瓦烟囱。 我参观了很多陶瓷厂,剩下的只有紫砂壶、花盆盆栽等产业,老板告诉我做陶土只需要用少量的水,也不需要排放。 为什么土壤重金属超标仍存在于丁蜀镇? 我带着这个问题经常碰壁,但最后我发现,其实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 因为,从各界对土壤污染的态度和角度来看,研究、发现、确认、报告、公布,就像一条过多、庞杂、不连贯的链条。 事实是一方面,事实的追踪是另一方面,每追寻一个理由,就有可能增加盲点。 其中,我问的答案多种多样。 有人说土壤污染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有人说这与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有关; 有人说还是和污染有关…… 转而我又发现这个答案不是我们能处理的。 发现问题的研究机构因为成果还没有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所以保持沉默,但当地政府表示不知道这件事。 研究机构称,在每年的抽样监测中,“向当地政府建议”,但当地政府更坚决地表示“没听说过宜兴有土壤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非常敏感、事关地方政绩的议题,其直接影响是农作物受到污染,“镉米”、“毒米”、“重金属超标米”,任何称呼都是当地政府不能接受的。 宜兴当地一位环保部门的官员对我说:“超标不超标不是我们说的。”但他继续强调,他们没有资质,也没有充分的条件,确实不能进行动员人的土壤监测 环境保护部门只负责人为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按土壤进行“义务”监测。 土壤的重金属检测是农林部门的事吧,但是如果涉及到人为的环境污染,农林部门也不可能承担到底,更何况最终流入千户厨房的大米还得由质量监督部门来计算。 所以,可以窥见学术和科研机构的位置。 所以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这样回答我。 你的顾客花钱让你取得了成果,你却没有他们的检查就发表信息是不合适的。 这种应对看来我们得赶快做好心理准备。 2006年,全国各省市环保局参加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启动,5年后,项目组长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链向媒体表示,全国土壤污染家底基本揭晓。 但是,由于数据敏感,没有公布。 给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打电话,在“成果精制”中,得到了“环境保护部也要公布”的回答。 根据昨天发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去年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但是,调查结果没有公开。 在江苏,对苏南太湖流域土壤重金属进行研究的不仅是江苏省地调院。 宜兴的问题也不是最近发现的,在丁蜀镇之前,更严重的是曾经的化工镇周铁镇。 但是,从土壤重金属超标到大米重金属超标,其跟踪和定性多么困难。 我在南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机构里跑,但是公关的难度确实让我感受到了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谨慎”。 正如一些学者告诉我的,这只是学术研究。 但是,在事实面前,公众的知情权应该由谁来负责? 我认为,在危机暴露之前,学术研究确实也是学术研究,但不能否定其中潜藏的公共安全性,总之科学研究者和统治者必须采取清晰的角度。 苏南幸运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不是美国产区,所以降低了危机爆发指数。 但是,有一位教授给我讲了一个详细的比喻。 含镉0.4毫克/公斤的大米在农民的餐具和城市餐厅的餐具上是不同的。 农民别无选择。 广东省18批抽检米中8批不合格,公众将矛头指向产地湖南省的“有色金属之乡”。 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注意过固定在产地土地上的农民呢? 由于与农民和农村地区有关,那仍然是公共健康安全的事情,现在不爆炸并不意味着今后不爆炸。 并且,从2003年开始江苏进行全省地球化学调查,当初只是按照土地规划的愿景进行调查,现在带动了对苏南土壤污染的派生研究,宜兴只是样本,不是全部。

标题:““镉米”调查记”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