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37字,读完约13分钟
距离小鉴视村仅200公里的肥西县,是新时期安徽省较早进行农村改革探索的农业大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家庭农场,但2002年,肥西已经率先试水了家庭农场。
调查过程中发现,家庭农场仍在渴求资金。 但是,如果没有雇佣政策、涉农保险等辅助服务,家庭农场即使得到资金也像营养不良的孩子一样,在前进的道路上栽了跟头。
安徽省小鉴视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35年前,18名农民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上红色手印,创造了“小冈精神”,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距离小鉴视村仅200公里的肥西县,是新时期安徽省较早进行农村改革探索的农业大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家庭农场,但2002年,肥西已经率先试水了家庭农场。
盛夏季节,证券时报记者赶到了这个农业大县进行现场调查。 据悉,目前肥西县注册的家庭农场有38家,主要分为单一生产结构的家庭农场、种养相结合的综合性家庭农场,以及“龙头公司+农户模式”的家庭农场三种经营模式。
研究表明,肥西县家庭农场经济效益比较突出。 全年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4834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下20个、50~100万元6个、100万元以上12个。
调查过程中发现,家庭农场仍在渴求资金。 但是,如果没有雇佣政策、涉农保险等辅助服务,家庭农场即使得到资金也像营养不良的孩子一样,在前进的道路上栽了跟头。
单一型家庭农场遭受变革的混乱
望着青葱的稻秧,对这火辣辣的炎热也有了预测。 作为丰镇谷物生产者的韦世平,等这些稻子收割后,打算将现在承包的600亩耕地扩大到1000亩。
丰镇是安徽省肥西县典型的农业镇,而韦世平是丰乐镇河湾村有名的谷物栽培大家。 他从200年开始承包耕地600亩,其中200亩农业部种植高产示范项目。 前两年韦世平亏损经营,但从去年开始盈利10多万。
韦世平表示,他签订的土地转让合同期限为年至2025年,每亩土地转让价格为500元,每5年调整一次土地租赁价格。 韦世平已经投入85万用于雇佣者、土地租金、生产资料的购买等。 目前平均价格为亩产1200元,纯收入为亩产500元,收益相当可观。
像韦世平这样单纯种植粮食的家庭农场在丰乐镇非常普遍,据记者了解,仅该镇河湾村就有6家100亩以上的农户。 小规模家庭农场平均年净利润为每亩800元,由于雇佣价格高,大户平均年净利润为500元。
当被问到经营上有什么困难时,韦世平第一反应是雇主,他说:“可以借资金,但不能借资金。” 河湾村支部书记王于华表示:“现在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还在种田,但70多岁的人几乎不种田。 80多岁的人几乎不种地。 到了11月水稻成熟的时期,为了收割而雇人不容易。 ’目前农村大多采用机械化耕作,但肥西县多为丘陵地带,部分农活仍需人工进行。 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用工费用水涨船高,生产价格直接上涨,规模稍大的农场常常受到用工荒和人员变动的困扰。
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人手不足,但在肥西这样的中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户外出务工、进城务工的现象常态化,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挨家挨户小规模种田的形式逐渐减少 “二轮承包结束,三轮承包开始,耕地一定会聚集在一起。 还是会有大规模的农场和公司。 雇佣困难还是无法处理。 ”据王于华介绍。
不仅面临着就业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耕地价格逐年上升,只种植粮食的农场正在萎缩。 由于粮食种植价格低,收益稳定,肥西70%以上的单一型家庭农场生产品种为粮食型作物。 “谷物生产者的风险在于粮食基本价格跟不上土地价格的调整,无法恢复生产。 ”丰乐镇外宣办翟主任告诉记者。
由于劳动力不足,小规模的家庭农场聚集在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但大规模的家庭农场面临着转产的困境。 农民光靠种粮食卖的钱已经不能慢慢支付土地流转的费用,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在大型家庭农场,即使政府决心给予补贴和土地,在与实力雄厚的公司竞争的过程中,家庭农场也无法支付高额的土地费用。 “站在老百姓的好地方,高价耕田的人租。 ”王于华说。 在这种情况下,耕地广泛集中在实力雄厚的规模公司手中。 “到2025年家庭农场不转换生产,只种粮食的话,可能会消失。 ’王于华很无奈。
综合性家庭农场“必须裸奔”
苏维平是河湾村最先开始探索家庭农场的农户。 他创办的鲤鱼窝是当地最大的综合农场,面积共有398亩,经营苗木、鸟类养殖和观光农业。 他的土地搬迁合同从2007年签订到2025年,土地租金前五年为300元/亩,此后每五年土地租金价格上涨20%。
苏维平表示,鲤鱼窝的快速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期为2007年至2009年,包括园区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共160万元,生产定位为水生蔬菜种植,因道路不畅、滞销,从2009年开始转变投资战略。 二期从2009年到现在,经营定位为林养园和水产养殖,资金追加到320万,从今年开始扭亏为盈。
苏维平认为,目前的经营困难并不大,“但是,要想拿到几桶金也需要时间。 现在只能往前走,不能跑。 ’苏维平跑不动的理由是没有农业的危险,他不敢迈太大的步伐。
苏维平家庭农场收入的70%来自苗木栽培,但肥西县的农业保险范围只有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不涵盖苗木。 林业局告诉苏维平,他的林只能保护农林火灾的危险,但苏维平需要的不仅仅是火灾保险。 鲤鱼窝地势低洼,位于圩区。 到了下雨天,苏维平不敢对视,担心园里的树会不会灭亡。 “水渗出来了,有一层楼高。 没有加入保险,几年的辛苦真是杯水车薪。 ”他说。
像苏维平一样,综合农场经营者最担心的是,农业保险中不包括他们经营的项目。 综合农场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稍高的收益率运营,也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 但是,农业保险品种不齐全对这些项目没有保证。
“没有加入农业保险不就是说‘裸奔’吗? 综合农场如果收益高于谷物生产者,就处于这个风险的最大部分。 另一位综合农场经营者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农业保险,粮食生产最好保持稳定。”
“龙头公司+农户模式”的好处五花八门
盛夏季节,路过肥西西北入口的旅客,可以看到长达百里的紫色花海。 这就是安徽腾头苗林有限公司培育的紫薇,也是肥西快速发展的龙头公司带动农户的最新成果。
安徽滕头成立于年10月12日,是肥西县官亭镇引进的浙江滕头园林集团下设的安徽苗木基地。 原计划种植面积1万亩土地,后期从2万亩扩大到3万亩,种植紫薇、晚樱、重阳木、美国红枫等32种中高级苗木品种。
安徽省滕头办公室经理郭文博表示,公司年价约1.5亿,种植周期结束后,每年生产苗木赚5000万以上。 企业不仅提供“五险”,雇佣当地农民工作,还带领周边农民种植中高级树木。
据悉,安徽省滕头签署的土地搬迁合同期限为年至2025年,如果国家土地政策没有较大变化,合同将自动顺延至2035年。 前三年土地租金为500元/亩,此后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 考虑到为了吸引大公司落地,没有苗木种植公司前期的收益,官亭镇政府承担每亩200元的费用,安徽腾头实际支付300元/亩。 当地政府不仅承担经济风险,还承担信用责任。
但是,对于县级以下的政府来说,“龙头公司+农户模式”是一把双刃剑。 有经营方、财力雄厚的公司如果不能搞好提高当地农户收入、快速发展整个地区经济的经营,资金链断裂,不仅会给政府留下巨额的土地租赁债务,还会导致人的矛盾。 因此,公司的经营方针是否正确,成为拉动这一模式下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决策因素,也是这一模式带来的核心课题。
这种模式不仅需要政府实时监控经营状况,还存在另一种并发风险。 也就是说,撒谎或包围土地。 农林公司享受的补贴来自项目奖励,但由这些奖金补贴的大额补贴往往不一次性发放多次,没有跟踪机制,政府不容易追究公司将补贴用于何处。
肥西县政府工作人员老宣(化名)表示,部分外来公司利用政府抓紧当地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心理,通过各乡镇招商平台,大面积搬迁千亩乃至万亩耕地,种植国家和省市县示范项目骗取补助 老宣说:“大部分土地流通合同在2025年签字以两次承包结束。 我们不知道2025年以后国家在土地政策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 可能会给这些占地数千亩的公司挖空子。 ”
调查过程中发现,为土地或补助而来的公司,几年前破产后四处逃窜,结果给当地政府留下了一团糟的工作。 “用奖金补助的补助金不能一次重复几次就发放。 我可以分成几期,一点一点地交上去。 金额小一点,鼓励性质更大,让公司觉得这不是赚钱的手段而是荣誉。 必须提高工商资本进入家庭农场的门槛,政府不能手软。 ”。 宣先生总结说。
当地政府不能介入公司的日常经营,只能对违约撤资现象采取一点补救措施。 “我们根据现实情况,采取了两种补救措施。 一是拍摄租赁,分割和招标破产公司留下的土地,价格高者得,必须在中标的五个工作日内支付一年的租金,并提前支付次年的养老金; 二是由政府主导,将利润丰厚的公司引入经营不善的公司,从而减轻政府支付剩余土地租金的负担。 ”肥西县农委副主任李学齐告诉记者。
辅助服务和二次转包的风险
这三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对资金有很大的诉求,但目前资金并不是困扰家庭农场经营者们的主要课题,各种配套服务都渴望跟上。
因为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家庭农场不能用流转来的土地向银行租赁。 在融资问题上,公司筹资的渠道很多,个人通过储蓄亲戚朋友的债务来筹集初始资金。 因此,经营者在选择家庭农场的生产品种上要更加仔细地计算,并根据具体情况裁剪衣服。
王于华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农户向政府提出贷款或贷款。 “近十几年来,没有真正向农业融资的地方。 小农户经济赶上了,资金缺口不大。 大农户靠自己向朋友和家人借的钱,公司可以自己筹钱。 ”
单一结构的家庭农场面临就业难,综合农场面临农业保险不健全,龙头公司模式面临政府监管难。 这三种模式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是困难的,但无疑在农业探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但是,如何健全相关服务是家庭农场在探索道路上面临的最大课题。
调查结果显示,一家公司以500元/亩的价格大量迁移土地,重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基础设施,高价租给其他农业公司。
由于合同上确定不允许将土地出租给第三方,因此这种二次转包情况在当地明显被禁止。 但是,当记者询问肥西县政府工作人员对这一分包行为的看法时,接受采访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能够在不改变农业土地采用性质的情况下,向农民全额支付租金,这也是一种探索。”
但是,各乡镇政府部门不喜欢这样的模式,“如果不是不违反大政策、造福群众的行为,我们不反对。 但是,在农业土地的解决上,我们追求稳定。 如果变换太多,万一大众不理解或不同意,就会导致矛盾。 ’官亭镇外宣传员告诉记者。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迅速发展家庭农场,但没有制定细分的扶持政策。 这对于肥西县等中部地区的农业县来说,只能适用农业产业化的相关规定来度过这个“政策真空期”。 对于目前出现的问题,县级以下的政府也非常无能为力,只能边走边看。
主场的规模“停止升值”在哪里?
家庭农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记者调查的肥西县没有确定的边界,只公布了种植面积、注册资金、土地流转年限的下限,各省市大多也只确定了家庭农场的最低注册要求。 各地情况大不相同,这种政策无形中促使了中小乡镇土地的大面积集中。
“三农”专家陈锡文认为,中国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为几十亩至一百亩,通常不适合超过300亩。
但是肥西家庭农场一般突破了300亩的规模。 客观上,城市化导致农业从业者减少,农业用地只能集中在部分农户手中主观上,记者接触的种植户中普遍存在着扩大现有土地的要求,特别是希望将土地扩大到千亩以上的要求。
根据记者的调查,农户希望土地广泛集中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国家给大农户的补贴很高,对示范基地和其他项目也容易评价。 其二,生产价格相对较薄,肥西作为农业大县,大面积耕作适合机械化收获,也适合统一施肥灌溉等其三,大面积种植可以迅速发展多样化生产,收入稳定种植粮食,同时生产周期长,经济
值得探讨的是,家庭农场的概念是基于家庭成员作为雇佣者或必要的生产劳动者,当大面积的农业土地聚集在家庭农场经营者手中时,突破了家庭概念,为什么说是家庭农场呢? 因此,设定家庭农场规模上限所需的“停摆高”,制定必要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有利于下一个局面,促进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标题:“安徽肥西家庭农场样本:效益不错瓶颈不少”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