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事务所养老保险改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起决策层的足够重视,下一步社会保险制度顶层设计将重新设计事务所养老保险改革方案。

人事部副部长胡晓义昨天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公司职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合并轨道”是改革的大方向,但“合并轨道”不仅仅是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纳入”公司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共同的方向推进改革和最终

“事业单位养老险改革转变:并非简单并入公司险”

政府官员的这种态度与2008年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时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2008年,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通知,明确将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省市先行试点,配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

2009年1月,国务院要求5个试点省份正式启动这项改革,实现公司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制度联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公司基本一致。

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是国家缓解“双轨制”不合理差距的措施之一,但5年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基本没有动用。

胡晓义认为,双轨制是公司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的原因之一,但不能简单地比较双轨制下的待遇水平。

支付方式和调整机制的不同是引起公司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的重要原因。

公司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与本人多年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和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挂钩,部分职工缴费工资低、缴费年限短、退休后养老金也低。 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退职费以退休前的基本工资为基础,其职业优势决定,这一般是本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工资水平。

“事业单位养老险改革转变:并非简单并入公司险”

调整公司基本养老金,综合考虑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上涨、职工工资水平增长、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能力等因素,调整次数多但幅度小的机关事业单位目前调整基本退休工资和退休生活补贴,与在职人员调整工资和津补贴同步,频率偏低

“事业单位养老险改革转变:并非简单并入公司险”

胡晓义还钛说,除了国家统一规定的待遇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生活补助金所占比例过大,综合退休待遇远远高于公司职工。 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与工资制度改革统一考虑,合理调整工资和退休待遇的结构。

看到双轨制的不合理之处,也应该看到一些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高于公司员工也有其合理性。

胡晓义认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中高学历、高职位人员严重,在职平均工资收入高,工作年限也比公司普通职工平均缴费年限长。 这是因为其整体平均待遇水平一般比公司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平均水平高一些。

“重要的是贫富差距必须适当。 差距太大,特别是同类人之间待遇差距太大,必须想办法加以调整。 ”胡晓义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李珍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曲线,2008年的试点方案显然缺乏这一考虑,因此难以在实践中推广。

更重要的是,试点方案没有处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价格由谁支付的问题。 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雇主都是各级财政,一旦改革,各级财政就要安排相应的资金加以保障。

上半年,人社部与发改委、财政部、社会保障理事会等部门合作成立了员工小组,专门研究社会保险的顶层设计,包括养老保险制度,但具体方案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台。

胡晓义表示,合并轨道需要做顶级设计。 缺乏深思熟虑、性急临头,可能会引起新的矛盾和问题。 人社部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在适当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方案成熟后,相关各项改革措施将逐步实施。

标题:“事业单位养老险改革转变:并非简单并入公司险”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353.html